潘家园(星期天)旧货市场_1997年
潘家园旧货市场 1997年4月旧书摊
潘家园小贩拉来旧货 1997
潘家园旧货市场 1997年4月27日
1997年4月27日潘家园散落数万张摄影佳作
2005年潘家园首次文化讲座
老外光顾潘家园
潘家园 古旧书屋
潘家园大门口
潘家园古旧书店
潘家园古旧书区
潘家园哪里有宝贝
潘家园新设地摊
潘家园专营店
我在中国的潘家园
今天,愈来愈多的人开始将金钱投向古董珍玩和旧货的收藏,也有人怀着侥幸和转手发财的美梦到旧货摊群市场寻宝淘金。北京雄居东方重镇,明清以来,聚天下珍宝于一池;而今,大专院校鳞次栉比,专家学者比比皆是。收藏家在北京百姓心目中是学问、财富、身价的集合体,享有极高的社会声誉。收藏,是高品位的消费,是富足的“后现代”行为。北京投资家深信:贸易、金融、股票、房地产之后,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业将是收藏;北京消费者明白:家电、住房、汽车等基本建设完成之后,古代艺术品收藏将是最大的首选支出。
北京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六大古都之一, 全国政治文化的中心,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的遗存,古物众多;北京的故宫、长城、颐和园,祖先留下的瑰宝,每年参观的门票收入就超过10亿元;对北京而言,在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还能保存如此众多、如此完好的“古代文物”,人们惊叹不已。北京人厚重的历史感,以及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积淀,造就了30万收藏大军。如果说,北京城尽显皇家气派的话,那北京人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就是这座城市的魂。
从 “ 鬼 市 ” 说 起
清代中晚期后,北京自发形成“鬼市”。“鬼市”即夜间集市,至晓而散,又称“鬼市子”。北京城清朝未年“鬼市”极盛,一些皇室贵族的纨绔子弟,将家藏古玩珍宝偷出换钱,亦有一些鸡鸣狗盗之徒,把窃来之物趁天黑卖出,古玩行家经常拣漏买些便宜。北京的“鬼市”百年前在天桥、西小市、高粱桥、朝阳门外等,此种,“鬼市”,1949年北京解放之后绝迹了。1992年自发恢复,每到星期六下午就有京郊、天津、河北、内蒙、东北等地的小商小贩驱车来到潘家园对面的华威桥旁工地,星期日凌晨挑灯叫卖,购销两旺,俗称“华威桥鬼市”。天津作为离北京最近的大都会,历史上自清朝末期天津开埠之后,很多达官显贵、皇亲国戚移居天津,古旧书存世较多,贩运到北京必经华威桥。这就是“华威桥鬼市”的起因。这些地摊对收藏者来说是一块“风水宝地”,卖家往往是在地上铺一张报纸或一块塑料布,摆上几件古玩玉器、或真或假的古旧工艺品、旧书老报,然后便蹲在一边,只用眼睛余光扫视着行人,绝无高声叫卖的。买家则悄悄穿行于地摊之间,尤其是稍微内行一些的买家,即使看到自己中意的东西也绝少直接问价,而是“顾左右而环视”,假装外行人。在心理上,鬼市卖旧货古玩的人,希望将带的旧货在天亮之前能顺利卖出,天亮光线好了,城管工商也来了;而去买古旧物件的人,又生怕去晚了,好东西被别人买走。买家、卖家心理上的双重作用,造就了北京古旧货市场的鬼市。
北京于1992年才出现有规模的“华威桥鬼市”,但 “鬼市”始终没有离开清末时发展起来的大方向——和以前一样包罗万象,字画、陶瓷、家具、文房四宝、铜器、玉器、竹雕、奇石、古籍善本、钱币、鼻烟壶、香炉、紫砂、象牙雕、连环画、烟标、火花等,可谓五花八门。不少东西在外面商店难觅踪迹,而在“鬼市”里却能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