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首 页 >> 长篇连载
吴仲廉与江华:意中人终成眷属
2011-01-24 17:27:21
来源:《中国长征女红军故事》
作者:红笔杆编著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经过20多天的艰难行军,这支特殊队伍终于和大部队一起到达井冈山。
    她曾是毛泽东身边的书记员,古田会议决议最初就是由她抄写出来的。
    井冈山会师不久,吴仲廉被调到红四军政治部工作,在毛泽东身边任书记员。
    前委的工作紧张、繁忙,起草通知,抄写命令,往往军委会议刚一结束,就要将会议决定抄写多份,立即分发到各部队去。    吴仲廉经常一个人干几个人的工作,刻钢板、抄文件、印材料,样样工作都完成得很出色。
    为了打破湘、赣两省敌人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会剿”,解决部队给养问题,1929年新年刚过,红四军和红五军在柏路开会,决定分兵作战。红五军坚守井冈山,红四军下山到敌人后方牵制敌人。
    为了更好地开展群众工作,红四军下山前,成立了工农运动委员会,由前委委员谭震林担任主任。谭震林调来曾志、伍若兰、贺子珍、吴仲廉和康克清等7名精明强干的女将,组成妇女组。
    1929年1月14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的主力离开井冈山,进军赣南,先后进行了大余、大柏地、宁都、广昌等一系列艰苦战斗。
    妇女组一住下来,就积极开展群众工作,帮助地方建立雇农工会和农民协会,为部队筹粮筹款。她们还跟随毛泽东开过几次调查会。毛泽东亲自制定了一份了解农村阶级关系的调查表,妇女组走一路问一路,把访问的内容记录下来。晚上,由吴仲廉将记录整理抄写出来,送交毛泽东。
    在井冈山革命纪念馆里,陈列着一件珍贵的历史文物——《红四军司令部布告》。这是一份用四言体写成的布告,只有368个字,将红军的性质、任务、宗旨和方针写得一清二楚。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看过这件文物,并在上面批字:“这是红四军1929年1月从井冈山下山向赣南闽西进军途中的布告。”红军进入赣南后,谭政、江华、谭冠三、吴仲廉等军委秘书处的文化人,就一路走,一路抄,一路贴。这张布告对发动群众,扩大革命影响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红四军前委工作的那段日子里,吴仲廉经常给毛泽东抄写报告、讲话,她也增长了不少见识,明白了许多革命道理。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召开。吴仲廉作为工作人员参加了古田会议。古田会议总结了南昌起义以来红军建设的经验,批评了各种错误思想,坚持以无产阶级思想建设党和人民的军队。大会经过热烈讨论,一致通过了毛泽东代表前委起草的3万余字的8个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这个决议的最初版本,就是经吴仲廉亲手抄写出来的。
    1929年12月,21岁的吴仲廉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其实,她心中已经有了尚未公开的恋人——前委秘书、颇有才气的瑶族小伙子江华。但在领导和康克清等人的热心劝说下,吴仲廉还是服从了组织。1930年夏天,她与红一方面军政治部秘书长曾日三结婚。朱德是他们的主婚人。日后,吴仲廉与曾日三成为一对同甘共苦的好夫妻。
    随着中央根据地的不断扩大,许多青年妇女踊跃参加支前工作,其中一些人不愿回去,坚决要求当红军。经过中革军委和地方党组织协商,决定将她们编入红军学校女子义勇队,为地方苏维埃培养能文能武的妇女干部,并决定调吴仲廉和康克清分别担任女子义勇队的指导员和队长。
    朱德常对康克清说:“只有严格治军,才能带出好兵。”吴仲廉和康克清遵照朱德传授的经验严格带兵,不论队列训练、内务卫生、日常作息,还是值勤放哨都非常严格,从不懈怠和马虎。经过半年的学习和训练,女子义勇队180多名学员全都领到结业证书。她们中间的一部分被分配到红军医院工作,大部分则由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分配到各县、区、乡,从事地方工作,成为那里的工作骨干。
|<< << < 1 2 3 4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一生三次做新娘的张琴秋
·下一篇:洪学智与张文:74载红军路
·蔡畅:永远的“大姐” 永远的长征(组图)
·在长征中几度遇难几度脱险的邓颖超(组图)
·红军历史上唯一的女性将领张琴秋(组图)
·祝贺女红军王定国103岁寿辰活动在京举行(组图)
·李坚真:从童养媳到女红军和革命家(组图)
·开国元勋、红军后人相聚在长征集结出发地纪念中央红军长征出发80周年主题系列活动在于
·刘英:从“小麻雀”、女红军到女革命家(组图)
·女红军邓六金一生走过的六个“金”步(组图)
·吞针牺牲的女红军吴富莲(组图)
·女红军老校长林月琴诞辰100周年纪念会在京举行(组图)
中国女红军纪念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女红军纪念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女红军纪念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女红军纪念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