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人民之苦)和三查(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为中心的新式整军运动。各大军区、各野战军根据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从1947年冬到1948年夏,先后进行了大规模的新式整军运动。通过整顿思想,整顿组织、整顿作风,广泛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分析产生问题的思想根源,各级党委作出纠正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和作风的决议、措施,清理和纯洁党的组织。最后,落实到开展军事、政治和经济三大民主运动,开展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的群众性练兵运动。
通过新式整军运动,提高了全军广大指战员的政治觉悟,纯洁了组织,增强了团结和纪律性,发扬了民主,提高了军事技术和战术水平,从而激发了广大干部战士的革命热情,大大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为发动新的攻势作了充分准备。这次整军运动,是我军建军以来第一次进行的大规模的民主运动,是我军思想政治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大发展,对我军的巩固、发展和争取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具有重要的作用。毛泽东评述这一运动时说:新式整军运动“使部队万众一心,大家想办法,大家出力量,不怕牺牲,克服物资条件的困难,群威群胆,英勇杀敌。这佯的军队,将是无敌于天下的。”⑤
(三)“以战养战”解决兵源和物资保障。
西柏坡时期,战争频繁且规模宏大,在解决前方物资保障和后方支前,军队需要和群众需要之间的关系上,主要强调自力更生、力戒浪费、军民兼顾、耕战互助等原则,尤其对部队,强调“我军人力物力的来源主要在前线”,尽可能减轻解放区人民的负担,认真贯彻“以战养战”的方针。1948年7月,《中央关于兵源补充问题的指示》强调:“支前供应和后方可能性之间发生极大矛盾,此项矛盾如不解决,则不能支持长期战争。……今后前线兵源全部依靠俘虏……。今后攻城野战所获得俘虏可能大为增加,各区及各军应大力组织俘虏训练工作,原则上一个不放,大部补充我军,一部参加后方生产,不使一人不得其用。我军战胜蒋介石的人力资源,主要依靠俘虏,此点应提起全党注意。”在三大战役中,我军利用敌人的人力物力补充自己,卓有成效地改编了投降的军队和士兵,使敌我力量的对比急剧变化,敌弱我强的局面越加明显,同时大大减轻了老解放区人民的负担。在进入决故阶段后,各野战军分别建立了自己的后勤体系,根据厉行节约的精神,有计划地使用从战区缴获的物资和后方供应的物资,形成了就地取给与后方供应两条腿走路,从而适应了大兵团作战的物资需要。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部署指挥的战略决战,实质上是长达22年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总决战,也是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以共产党为代表的人民革命力量和以国民党反动派为代表的反革命力量的一次总决战。在这次战争中,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体现了党的团结一致。在指挥关系上,中央坚持战略上的高度集中统一,在具体的战役战斗上则分散行动,独立自主,灵活机动。中央能随着敌我情况变化,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丰富、发展自己的战略思想。在加强军队建设,发动和依靠群众上形成了一套科学理论体系。充分显示了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高瞻远瞩,雄才大略的高超的指挥艺术。
注:
①毛泽东:《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43一1244页。
②毛泽东:(东北野战军应用冰期歼灭大批敌人),《毛译东军事文集)第4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91页。
③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毛译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6页。
④毛泽东:(论持久战),《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版,第5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