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毛泽东资料 >> 毛泽东思想
西柏坡时期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2008-09-24 00:56:31
来源: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网
作者:张志平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成对北平、天津、张家口之敌的战略包围之后,先吃掉两头,即歼灭张家口、新保安、天津、塘沾守敌,以彻底粉碎傅作义集团西窜或南逃的企图。第三,实施大规模运动战和阵地战相结合,坚定而灵活地实施战役合围。如在辽沈战役中,对长春之敌采取长久围困;对防御薄弱的沈阳之敌,采取行进间突破;而对设防坚固的锦州守敌,采取城市攻坚战;对援锦之敌,则采取运动战与阵地战相结合的作战方式。在淮海战役中,毛泽东十分重视战役合围战法的运用。我军歼灭黄伯韬兵团、黄维兵团、杜聿明兵团等,都是采取战役合围的作战方法而取得成功的。
  纵观毛泽东指挥我军进行战略决战的历史,无论是把握决战时机,还是决策决战的方向和方式上,都贯串了把握战略全局,充分利用决战的有利因素,避开和克服不利因素,敢打必胜的军事思想。这是毛泽东战略决战理论的核心,也是我军取得战略决战胜利的根本指导思想。
  二、人民战争理论的发展
  毛泽东关于兵民是胜利之本的科学论断,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在战争问题上的运用。在战争问题上,马克思主义总是把它区分为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一切革命战争都是正义战争,必然得到人民的拥护;一切反革命战争都是非正义战争,必然受到人民的反对。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而不是物。毛泽东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基本观点,认为人民群众中间蕴藏着极大的创造力,他深刻地指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③“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④三大战役期间,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在“一切为了前线胜利”的口号下,高度发扬了参加战争的积极性和生产的积极性,从各方面支援我军作战,保证了战役的胜利进行。
  近百年来,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挣扎在外强侵略、新旧军阀官僚压迫、地主资本家欺凌剥削的水深火热之中,渴望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翻身求解放,建立新中国。当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时,遭到全国人民反对。相反,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于是,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现了反内战、反独裁的爱国民主运动,形成了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在解放区,由于我军在经济上实行了正确的土地改革政策,保护和发展工商业的政策,劳动政策,团结任用知识分子政策,使群众改善了生活,获得了经济利益;在政治上,建立了民主政权,实行了民主制度,使各革命阶层获得政治地位与权利。因此,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的拥护和支持,大批优秀子弟赶赴前线;解放区民兵积极参战,他们组成担架队、挑运队,用他们的双脚和双肩支撑着战争的需要。据统计,三大战役中,支前民工886万人,担架36万3千副,大小车101万辆,粮食85476万斤。仅淮海战役,支援前线的民工543万人,其中常年随军行动的即达22万人。
  在解放战争中,我军很好地贯彻执行了毛泽东人民战争的思想,广泛地发动和依靠群众,把支援战争的威力扎根于群众之中。第一,党中央根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制订了一系列农村工作的具体政策,其中特别是土地改革政策,改变了几千年来我国封建的土地关系,满足了广大农民获得土地的愿望,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和支援前线的积极性。第二,在地方党委领导下组成各级支前机构,以“一切为了前线胜利”为指导思想,统一筹划和领导本地区的所有支前工作,做到部队打到哪里,就支援到那里。第三,制定符合作战需要的各项人力物力征集、使用制度,如:公粮制、临时民工制,常备民工制、以及粮食加工、储存,军鞋、军袜和其它军需物资的征集等制度,并建立适合战争流动大这一特点的兵站、粮站等组织。第四,在全军强调执
|<< << < 1 2 3 4 5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无
·下一篇:毛泽东谈从历史文化中学习工作方法
·“缅怀革命先辈,传承红色文化”研讨会在京举行 吴连登发言(组图)
·吴连登谈毛主席养生之道(下)——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会继续在京举行(组图)
·吴连登谈毛主席养生之道(上)——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会继续在京举行(组图)
·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22周年暨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第15届研讨大会
·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年会暨《毛泽东的饮食文化》首发式在京举行
·百名抗美援朝老兵、千名隆尧三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共同纪念毛泽东诞辰121周年
·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应邀参加2014清货网第一届创业英雄博鳌论坛大会
·社会各界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21周年(组图)
·庆祝共和国65周年国庆庆典暨社会改革发展杰出贡献人物高峰论坛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组
·2014环保低碳与食品安全论坛
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