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毛泽东资料 >> 毛泽东亲情
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家族幸存的两位女前辈
2008-10-06 12:26:17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黄禹康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爆发后,1937年12月,八路军在长沙设立了驻湘通讯处,负责人是徐特立。王淑兰立即去找他。她说:远志是毛家的根,华初是革命烈士后代(她们分别不久,罗醒就牺牲了)。两个孩子都十几岁了,应该有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而她本人如果没有孩子的拖累,还可以为党做更多的工作。徐特立听后,十分赞赏她的想法,于是设法将远志和华初送往延安。

  随后,组织上分配王淑兰做湖南省委的秘密交通员。她在军警、特务遍布的地区,来往穿梭,传递党的文件和情报。她胆大心细,善于随机应变,数年间竟没有出过任何差错。敌人怎么也不会想到,在这个衣衫褴褛的小脚女人身上,竟藏有共产党的那么多机密!

  1944年冬,党组织派她和另一位同志去衡阳大雁头建立秘密交通站。不久,日军进犯衡阳,形势急剧恶化。王淑兰与组织失去了联络,仿佛一只失群的孤雁。幸亏党组织很快找到了他们,王淑兰才又继续活跃在秘密交通战线上。

  全国解放后,王淑兰来到北京。按照惯例,对于这样一位历尽苦难、为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女性,组织上是应该委以重任的。但王淑兰没有文化,而且年纪也不轻了,因此,组织上考虑安排她到一个环境幽雅的地方去休养。然而,王淑兰坚决不干。她的理由很简单,她是一个革命者,只有不停地工作,生命才会有意义,让她闲着,肯定会闷出病来。她主动向组织请求:干不了大事,看大门守仓库也行。这怎么能说得过去呢?组织上为难了。因此,她的工作安排就一直落实不下来。

  一天,毛泽东把她接去,两人拉起了家常。毛泽东说:“四嫂,听说我们南岸上屋场老家,每天都有许多客人去,也不晓得有没有人招待。我想请你回到那里去,帮我待待客,你看如何?”

  是啊,这么多客人来了,却没有主人在家,这多么失礼呀!

  “行,我马上回去,扫地烧茶,敬烟待客!”王淑兰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毛泽东笑了,说:“也不要你扫地烧茶,你可以找几个助手。乡下有句俗话么,在家不会迎宾客,出门方知少主人。只要不怠慢了四方宾客就好!”

  就这样,王淑兰告别京城,昼夜兼程回到了韶山,在招待所做接待工作。她没有任何官衔,每天陪着国内外络绎不绝前来韶山的客人参观。韶山故里的事情有的是她耳闻目睹,有的是她亲身经历,所以,她给前来参观的客人介绍,既不要提纲,更不要讲稿,再也找不到比她更合适像她的讲解员了。

  王淑兰是当年韶山南岸上屋场唯一幸存的革命女性,也是一位默默无闻,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中国革命事业的女英雄。毛泽东回来了,第一眼没有看到她,一种沉甸甸的失落感顿时油然而生。

  幸好王淑兰闻讯立即从长沙赶了回来。久别重逢,王淑兰拉着大哥毛泽东的手,眼里噙满了激动的泪花。

  毛泽覃的岳母周陈轩

  周陈轩是毛泽东小弟毛泽覃的岳母,毛泽覃之子毛楚雄的外婆。她祖籍江西临川鹏坊村,娘家姓陈,夫家姓周,后来便叫周陈轩。丈夫周模彬,曾任直隶知州,人称道台。辛亥革命后,他在长沙市松桂园买房定居,成为当地一户很有声望的人家。一个偶然的机缘,将长沙周家和韶山南岸上屋场毛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周家的女主人,昔日的道台夫人周陈轩,在她的后半生,把全部的爱甚至于她的生命,都交给了毛家。对这位善良的老人,韶山冲里老一辈人至今仍然记得清清楚楚。

  1925年,毛泽覃在长沙黄家坪颜子庙平民学校教书。在他任教的班上,有一位名叫周国英的女学生,成绩特别好,当时住在她的婶子周陈轩家。大凡老师总是偏爱成绩好的学生,毛泽覃在家访时认识了周陈轩,还有她的女儿、当时正在含光女子职业中学上学的周文楠。

  过了一段时间,含光女子职业中学国文教员张先生因病住院,请好友毛泽覃去给他代课,这样,毛泽覃和周文楠

|<< << < 1 2 3 4 5 6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看毛泽东的“亲情观”
·下一篇:揭秘毛泽东家三代女性:从痴情战士到前卫儒商
·“缅怀革命先辈,传承红色文化”研讨会在京举行 吴连登发言(组图)
·吴连登谈毛主席养生之道(下)——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会继续在京举行(组图)
·吴连登谈毛主席养生之道(上)——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会继续在京举行(组图)
·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22周年暨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第15届研讨大会
·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年会暨《毛泽东的饮食文化》首发式在京举行
·百名抗美援朝老兵、千名隆尧三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共同纪念毛泽东诞辰121周年
·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应邀参加2014清货网第一届创业英雄博鳌论坛大会
·社会各界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21周年(组图)
·庆祝共和国65周年国庆庆典暨社会改革发展杰出贡献人物高峰论坛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组
·2014环保低碳与食品安全论坛
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