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毛泽东资料 >> 毛泽东亲情
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家族幸存的两位女前辈
2008-10-06 12:26:17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黄禹康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为了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解放的伟大事业,毛泽东舍小家为大家,动员组织自己所有的亲人参加革命,他一家先后有6位亲人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幸存的亲人没有一人在中央或地方担任要职,曾在革命战争年代出生入死的大弟媳王淑兰,只留在韶山故里做接待和宣传讲解工作;为革命事业无私奉献的弟岳母周陈轩,晚年也只是和女儿一起过着平凡的生活。

  毛泽民的结发妻子王淑兰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他刚刚在韶山宾馆住下,就问韶山公社书记毛继生:“四嫂呢?她在不在家里?”

  毛继生说:“她到长沙去了。今天上午,我们已派人去接她回来!”

  毛泽东说:“对,应该请她回来。她回来了,就有人帮我待客了!”

  这里所说的四嫂,就是毛泽东大弟弟毛泽民的结发妻子王淑兰。毛泽民在家族排行第四,按乡里习惯,人们都称呼其妻为四嫂。王淑兰是一位缠过足的旧式女性。她和毛泽民的结合,是依照流传千百年的传统老规矩办理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由于王淑兰出身农家,她嫁到韶山南岸上屋场毛家后,很快就适应了农村新媳妇的生活。每天雄鸡刚刚报晓,她就起床,生火做饭,清扫庭院,缝补浆洗,喂猪放鸭。农忙季节,也时常下田干活,一天到晚总是忙前忙后,经常要忙到月上树梢,才有歇息的机会。对于这样繁重的家务劳动,王淑兰从来都没有怨言,自然获得邻里的夸赞和公婆的喜欢。

  虽然是包办婚姻,王淑兰和毛泽民却十分恩爱,相敬如宾。短短几年时间,他们生育了三男二女。不幸的是,除女儿毛远志长大成人外,其余都先后夭折。作为母亲,王淑兰尽到了最大的责任。

  如果不是大哥毛泽东的一项伟大计划使她的生活发生了重大转折,她也许也会像千千万万的农村妇女一样,生儿育女,勤劳苦作,默默无闻地走完人生旅程。

  毛家的两位老人相继去世后,按照乡俗,家中由长兄主持家政。但毛泽东常年在外,小弟毛泽覃也在长沙求学,毛泽民便成了事实上的户主。1921年春节,毛泽东和毛泽覃从长沙回韶山老家过年。毛泽民觉得,应该趁这个机会,将家中的收支情况告诉哥哥和弟弟。

  家中不时有客人来串门。毛泽东和毛泽覃也忙着拜访亲友和同学。正月初八,是母亲文氏的冥诞。晚上,兄弟妯娌围炉烤火,吃南瓜籽,抽旱烟,一家人十分融洽。毛泽民搬出账本,将这几年家庭的种种变故以及各项开支,细细讲给大家听。毛泽东向他扬扬手,示意他不要再说了。

  这些年来,毛泽东很少过问家事,全靠毛泽民夫妇在家操劳。尤其是在父母最后的日子里,求医问药,端茶送水,都靠他们夫妇两人。因此他很感激弟弟和弟媳。但自从在北京结识了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后,毛泽东已树立了改造中国的志向。他觉得如果老纠缠在这些银钱出进的家庭事务中,最后至多成为一个像父亲那样的谷米商人,或是猪牛经纪人。可农村最缺少的,不是精明的生意人,而是矢志改造旧农村、建设新世界的革命者。他多么希望弟弟也和自己一起,来干这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于是,他缓缓地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我看这些账就不要算了,田也不要种了。你才20多岁,跟我到长沙去,再读点书,一边干点活,将来做些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事吧!”

  毛泽民有点动心,但也有顾虑。他说:“可是,家里的田土总不能让它荒了吧。房子不住人,也会破败掉的。”

  毛泽东说:“田让给家里穷、又会种田的人种去。房屋也让给没房的人家去住。至于别的东西,该送的就送人,该丢的就丢了!”说着,把目光投向王淑兰:“四嫂,你想不想得通?”

  王淑兰是南岸上屋场唯一的女主人,她的意见至关重要。毛泽东每次回家,总要带回许多新鲜的消息。听大哥说过苏俄实现了共产社会,没有

|<< << < 1 2 3 4 5 6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看毛泽东的“亲情观”
·下一篇:揭秘毛泽东家三代女性:从痴情战士到前卫儒商
·“缅怀革命先辈,传承红色文化”研讨会在京举行 吴连登发言(组图)
·吴连登谈毛主席养生之道(下)——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会继续在京举行(组图)
·吴连登谈毛主席养生之道(上)——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会继续在京举行(组图)
·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22周年暨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第15届研讨大会
·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年会暨《毛泽东的饮食文化》首发式在京举行
·百名抗美援朝老兵、千名隆尧三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共同纪念毛泽东诞辰121周年
·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应邀参加2014清货网第一届创业英雄博鳌论坛大会
·社会各界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21周年(组图)
·庆祝共和国65周年国庆庆典暨社会改革发展杰出贡献人物高峰论坛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组
·2014环保低碳与食品安全论坛
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