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篇连载 >>《毛泽东的家世渊源》
前言 毛泽东与韶山乡土文化:一、毛泽东诞生的乡土文化背景
2009-02-19 14:20:42
作者:《毛泽东的家世渊源》龙剑宇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有少数一些人参加了抗击帝国主义列强的战争(如张伟卿、毛有庆),尤其在第二次邪片战争之后更是如此;更重要的是,自此,军人成了韶山人们心目中的神圣名词,尤其一批提督、总兵出现之后,韶山的各姓氏家族顿觉门楣生辉,尚武精神蔚然升腾!此后,参军,成了韶山一大时尚。毛氏宗祠大门门联的“捧檄家声”即体现了这种精神!
    然而这种精神在不同的时代体现了各自不同的特点——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民族危机的加剧,韶山人由盲目地参加战争,进而演化成为民族独立自由而抗争,亦即由个人的谋生路、升官发财,到为全民族谋幸福。
    镇压太平天国时,尚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即有了爱国之举,到中日甲午战争、抗击八国联军入侵、辛亥革命,韶山涌现了何海清(1875—1950年),章孝彪(?1875~1950)这样的杰出军事人才。到毛泽东则已至光辉灿烂的巅峰!
    毛泽东,正是在他故乡浓郁的尚武精神中诞生,又在这种精神熏陶中长大的。无疑,从故乡对毛泽东的影响来看,尚武精神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其影响在于,毛泽东自小便生长在这种尚武的环境里,一种军人气质便潜移默化地进入到他的身心!他后来之投笔从戎,参加湖南新军,乃至于成年之后,统领百万雄兵驰骋于大江南北,成为威震世界的伟大军事家、战略家,都与故乡的尚武精神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

    据毛泽东自已所说,他少年时代每逢初一、十五,总要伴了母亲跪拜堂屋神龛内的观音,他又因拜石头为干娘而得名石三;母亲得病,他便步行几百里去南岳衡山“还愿”……在少年时代里,毛泽东受到了佛光的强烈“折射”——即使后来他抛弃了对佛教的信仰,但佛教精神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博爱、仁慈,仍然为毛泽东保存在心灵深处,他为民奋斗的一生,与佛之“普渡众生”并无矛盾。
    那么,他的故乡韶山是否有佛又化的传统?亦是说,在毛泽东诞生的文化背景中,是否包含了佛文化?
    回答是肯定的。早在唐代,这种文化即已传入韶山。
    建于唐代的佛教场所,在韶山有清溪寺、韶峰庵、白莲庵、保安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韶峰庵,该庵即在韶山群山之巅:韶峰。韶峰又名仙女山,原来,唐时,曾有桓氏三女自长沙来,在韶峰筑庵修道,后“白日飞升”(见王开运《湘潭县志》),韶山因此在舜帝南巡的神秘中又增加了仙境氛围。有趣的是,存在于韶山的两个最动人的传说之主人公,系一男(舜)一女(桓氏女),这正是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的高度统一——韶山世风中极可贵的这两种美,深深影响、熏染了毛泽东!
    清溪寺与韶峰庵,开启了韶山佛文化的传统,而少年时代的毛泽东,除从民间传说中感受佛光“折射”外,他还曾无数次上各处寺、庵礼拜(毛泽东读过私塾的井湾里即在清溪寺附近一里处)。
    除唐代建造的多处寺、庵,唐以后各朝各代,均有添建,结果,韶山群山万壑之中,庵、堂、庙宇遍布,据不完全统计,到清末民国初竟达30多处!几乎在每一风景佳绝处,均有一佛事场所!而作为毛泽东所处的家族——毛氏家族,同样也具备佛文化传统,韶山毛氏开山祖之一毛鉴,早在明代就在韶峰半山腰造了座仙女庵,吃斋念佛,清代在这个家族又筑一座慈悦庵——这是毛泽东少年时代陪母亲去得最多的地方。
    尽管毛泽东整个一生是彻底的无神论者、唯物主义者,但他在少年时代确曾生活在“有神”环境里。这告诉我们,毛泽东能兼取中国传统文化之长(包括儒、佛、道之长),这与他少年时代受诸文化影响有关。
    除此而外,毛泽东身上勃郁的浪漫气

|<< << < 1 2 3 4 5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前言 毛泽东与韶山乡土文化:二、毛泽东诞生的家族文化背景
·下一篇:前言 毛泽东与韶山乡土文化
·毛泽东遗物馆的大数据与展出内容(组图)
·从毛主席遗物中学习艰苦朴素的精神
·毛泽东遗物馆是“三严三实”的标本馆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清洗100件毛泽东晚年穿过的衣物
·毛泽东遗物馆列为湖南省干部培训党性教育基地
·【毛泽东遗物故事】不同寻常的单腿眼镜
·【毛泽东遗物故事】“结实耐用”的旧毛巾
·【毛泽东遗物故事】道是无情却有情
·【毛泽东遗物故事】补了73个补丁的睡衣
·【毛泽东遗物故事】英文单词卡片
毛泽东遗物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毛泽东遗物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毛泽东遗物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毛泽东遗物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