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篇连载 >>《毛泽东的家世渊源》
前言 毛泽东与韶山乡土文化:一、毛泽东诞生的乡土文化背景
2009-02-19 14:20:42
作者:《毛泽东的家世渊源》龙剑宇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一个伟人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或者说,广阔的文化背景。
    毛泽东诞生的大文化背景是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土壤;但,一个问题提了出来:毛泽东,这一类型的巨人,为什么是诞生在中国,而不是美国或俄国?又,毛泽东这位伟人,为什么没有出现在中国别一省份,别一地区?比如,与韶山仅20公里之遥的宁乡县花明楼没有孕育毛泽东这一类型的伟人,而是刘少奇那一类型的伟人?同样,韶山东南50公里的湘潭县乌石寨,为什么培育的是彭德怀那样的伟人而不是毛泽东这样的伟人?
    韶山,肯定有与中国,世界其他地方不同的一些东西,即是说,大中国文化背景下的韶山,一定有着它独特的小文化背景——或者说,韶山,既生长在博大的共性文化中,而又衍生出她的个性文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韶山既是大中国的缩影,又是历史文化沉淀的集中点。如此看来,毛泽东诞生在韶山,又走出了韶山,终如参天巨木,撑起一片苍穹,则是历史之必然,必然之历史!
    韶山,不可能塑造完整的巨人毛泽东;同样,没有韶山,也不可能塑造出完整的毛泽东!这正是我们强调毛泽东在韶山度过的婴、幼、童、少年时期(共十七年)的原因!那么,韶山的“小文化背景”,即最早和直接作用于毛泽东的文化背景是什么?
    韶山毛氏宗祠大门有对联:“注经世业,捧檄家声”,横批:韶灵毓秀。
    寥寥十二字,其意深矣!韶山的文化背景几乎尽在其中!造就毛泽东的文化背景,正可以从这两方面分析入手:直接推出毛泽东的“毛氏家族”和培植毛泽东的韶山乡土文化。
    酝酿韶山悠远文化的酵母,必须追朔到四、五千年之前的虞舜。这可以从“韶山”之名说起。韶山之名由来,正是因舜帝曾南巡至此,见风光秀丽,乃伫足演奏韶乐而得。
    此说可信否?
    可信又不可信。不可信者,虞舜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舜帝决不会仅是流连韶山风光而踟躅。但,这个传说又揭示和保存了韶山一段古远的历史——而这段历史,正是韶山文化环境、文化背景的底色,更重要的是,其幅射,影响到了毛泽东。
    它的真实性,是由考古发现所证实的。就在传说舜帝曾驻足过的“韶山”初名原始地(在滴水洞中,大学者王开运在《光绪刊湘潭县志》地图上作了标注)之山西麓龙潭乡岱子坪和大坪乡雷祖寨,发掘出许多新石器时代遗物:石铲、石斧等磨制石器。这告诉我们,虞舜时代,韶山一带确有人类活动,而且曾与“舜帝”发生联系。
    舜帝,乃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汉民族统领,他继承前代功业,在黄河流域大大繁荣了中华的人类文明,他还将文明的金色种子,向黄河以南播散,甚至越过了长江,到达荆楚——韶乐,这种不可捉摸,如今早已失传的音乐,其实正是中华人类文明的象征,舜帝南巡的哲理,也就在于,这种文明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的扩散。韶山,也受到这种扩散的影响。
    韶山,处在由荆楚向“苗蛮”的过渡地带,这里山高林密,虎豹风生。当舜帝到达这里,攀上绝顶,见山下聚居着一支拈弓搭箭的苗民土著,他年老体衰,只能皓首长叹,遂命奏韶乐,以启蒙这里的原始荒凉!他下山之后,没能再往西去,只得改往东南,逆湘江,溯潇水,“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
    舜帝留给了韶山什么?他留下了至善至美的“韶乐”,一种极为珍贵的精神原质,这种原质,后来与儒文化融合,终成为激励韶山人奋发向上的巨大力量。

    舜帝之所以被历代统治者、思想家,乃至平民

|<< << < 1 2 3 4 5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前言 毛泽东与韶山乡土文化:二、毛泽东诞生的家族文化背景
·下一篇:前言 毛泽东与韶山乡土文化
·毛泽东遗物馆的大数据与展出内容(组图)
·从毛主席遗物中学习艰苦朴素的精神
·毛泽东遗物馆是“三严三实”的标本馆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清洗100件毛泽东晚年穿过的衣物
·毛泽东遗物馆列为湖南省干部培训党性教育基地
·【毛泽东遗物故事】不同寻常的单腿眼镜
·【毛泽东遗物故事】“结实耐用”的旧毛巾
·【毛泽东遗物故事】道是无情却有情
·【毛泽东遗物故事】补了73个补丁的睡衣
·【毛泽东遗物故事】英文单词卡片
毛泽东遗物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毛泽东遗物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毛泽东遗物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毛泽东遗物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