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顺生,这一位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中国男子,其身上有着一些极可贵的特质,这种特质对塑造一代伟人起了不可抹杀的作用!同时,他的身上,又具备了当时,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作为一个中国人所具有的一些劣根性,而这种劣根性,也同样有可能扼杀一位伟人最初的胚芽--毛泽东正处在这利与害的旋涡之中。
对于毛泽东父亲的研究,应该分成两个时期,基本上以1893年为分界线,亦即以毛顺生23岁,其子出生时作为分水岭。更具体来说,毛顺生的出外当兵,使毛顺生的人格与思想发生了质变。
当兵以前的20多年,他生活在封闭的韶山冲里,其足迹除到过其岳家唐家岮,再未往远处延伸。
他凭了他高大的身躯,年轻的血气,拚命砍柴、种田,可是独木难支--他的家境不但没有好转,而且还在恶化。父亲老了,自己又再无兄弟,他不知道生活的出路在哪里--总不能一辈子靠岳母的资助。
这一时期,毛顺生的性格,与他的上辈没有两样:忠厚、老实,不会想歪门斜道--就像韶山冲内那山泉一样纯净。可是,这一种性情,在大动荡的时局,在阶级对立异常尖锐的韶山是吃不开的,所以毛顺生总是贫穷。
一条路摆在面前:当兵!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时候,韶山有数以百计的人们加入湘军,经几十年征战,有几十名韶山人升官晋爵;虽然死在沙场,尸骨无收令人胆寒,但大塘湾、石湖塘、北岸、清塘湾……各处大庄园,不是由武而文的成涤泉创下的宏业吗?毛有庆、毛正明虽未大发横财,但他们的提督职衔也令人称羡--毛氏家族为之生辉啦!
当然,毛顺生并不指望自己能成为拥有千亩良田的大富豪,或者名震天下的大将军,但他需要养家糊口!
在中国历史年代表中,汹涌翻腾的近代史,突然在1893年平静下来,似乎特意为一位世纪伟人留下。
但毛泽东诞生后的次年,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许多下层的人们,纷纷走上前线,虽然朝廷窝囊不堪,但也有少数将士奋勇抗击。在韶山,可以开出这样几位:
张敬先(1829~1895),字伟卿,派名大雄,上七都(韶山)杨林庙附近荷叶塘人。1894年,时为提督的他,驻军浙江定海,以死自誓。因积劳成疾,于中国战败的耻辱中突然死在军中。
毛麓钟(1866~1921),韶山冲人,后来毛泽东的塾师;甲午战争时奔走军中,出谋划策,战后愤然回乡。
何海清(1875~1950),其外祖家在韶山,晚年又迁居韶山。字镜寰,又名震环,号乔八,1894年历尽艰辛投奔山海关守将、清都督魏午庄,参加了中日甲午战争,杀敌勇敢,升为先锋队排长(后来做到陆军上将)。
从年龄来看,毛顺生与何海清是同辈人,正当甲午战争,官府招兵买马之时,毛顺生正在寻找个人生活出路,他便在这时投入军中。
关于毛顺生入伍的具体时间、地点、参加了哪些战事,无从知道。但他的儿子毛泽东与斯诺谈话时说到了这件事。不过毛泽东本人也未能确切说出父亲出外当兵是何年何月:
我父亲原是一个贫农,年轻的时候,因为负债过多而只好去当兵。他当了好多年的兵。
这正说明,毛顺生出外当兵是在毛泽东尚不懂人事的时候。
关于毛顺生当兵的时间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在于当兵对毛顺生产生了哪些直接影响。
后来,他回到我出生的村子,做小生意和别的营生,克勤克俭,攒积一点钱,买回了他的地。
一个问题摆了出来:为什么当兵以前他没有“做小生意和别的营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