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周密、更加完善了。”
逄先知著《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一书的17页还写到:“毛选第三卷出版后的第七年,第四卷于1960年出版。第四卷的编辑工作,不像前三卷那样由毛泽东亲自动手,而是在别人,主要是胡乔木、田家英、许立群、熊复、王宗一等人,编好之后,由毛泽东主持通读定稿。(这里应说明,康生名义上虽然也参加了,还负一定责任,实际上并未起多少作用,他自称从来是‘君子动口不动手’。陈伯达对此事很不热心,没有参加任何编辑工作。)编辑和通读定稿工作1960年2至3月在广州进行,毛住在白云山,一般每周去他那里通读定稿一次。”“毛选第四卷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著作,它是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记录,反映了中国人民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和所向披靡的革命声势。毛泽东在通读第四卷的时候,特别兴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意气,油然而起,读到《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关于重庆谈判》等文章时,他不时地发出爽朗的笑声。毛选第四卷的文章,不仅内容重要,思想深邃,从文字上说也是上乘之作,有很高的艺术性,既有高屋建瓴势如破竹的雄劲,又有行云流水议论风生的韵致,刚柔相济,情文并茂,最充分地体现了毛泽东特有的文风。”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充分的展现了毛泽东的雄才大略。
毛泽东的著作中有没有别人的劳动呢?有!
逄先知著《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一书26页写到:“大家知道,毛泽东作报告,作讲演,写文章,从来不让人代笔。不论是在烽火连天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建国以后的和平建设时期,都是如此。唯一的例外,恐怕就是‘八大’开幕词了。”书中还写到:“‘八大’开幕词,毛泽东曾起草过两个稿子,不知为什么都没有写完。后来让陈伯达起草。陈起草的稿子毛泽东不满意,说写的太长,扯得太远,于是又找田家英。毛泽东告诉田家英:‘不要写得太长,有个稿子带在口袋里,我就放心了。’这时离开会只有几天,时间非常紧迫,田家英花了一个通宵赶写出初稿。毛泽东比较满意,立即送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和其他有关同志,经过多次修改,最后定稿。”书中还写到:“毛泽东写文章不要秘书代劳,偶尔代劳一下,也要说明,从不埋没别人的劳动。‘八大’是在政协礼堂开的。据当时在场的毛泽东的卫士长李银桥回忆,毛泽东致开幕词以后,来到休息室,许多人都称赞开幕词写得好。毛泽东对大家说:‘开幕词是谁写的?是个年轻秀才写的,此人是田家英。’”
毛泽东的著作中,仅“八大”开幕词一篇为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所写,这篇文章在毛泽东浩如瀚海的全部著作中的比例是微乎其微的,除此之外,都是毛泽东的亲笔,这是不容置疑的!
除此以外,还有没有别人的劳动呢?有!
毛泽东著作中有几篇重要讲话:《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关于重庆谈判》、《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是田家英根据毛泽东的讲话记录稿整理的。“田说,整理毛主席的讲话稿有时比自己写文章还困难。这是有道理的。整理记录稿要忠于愿意(这是第一位的),又要保持作者特有的文风,而田家英整理出来的稿子酷似毛泽东亲笔写的文章。能做到这一点确非易事。”(逄先知著《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我赞成逄先生的话,整理者能保持原作者的特有文风,实在是一件不简单的事。但我对逄先生的话又有些异议,什么叫做“田家英整理出来的稿子酷似毛泽东亲笔写的文章”?原稿就是毛泽东亲笔写的嘛,报告是毛泽东亲自作的嘛,无论怎样说,田家英所作的整理工作都是第二位的。就是退一步讲,就算没有原稿,可以试问,田家英的文笔再好,如果没有毛泽东的思想、毛泽东的观点、毛泽东的构思,他能写出那样的文章来吗?可以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