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问客从何处来
收获柿子
平山居河北之西部边陲,面积大,山势四环自成疆域。居民因山川之区分而自成风气,所操之音各不相同,然而,或许是与外界没有太多的联系,或许日常过于淡泊、单调,村里人就希望新鲜事发生,丁点风吹草动都会使全村妇孺老幼像潮水般涌去,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出于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平山人的秉性,什么样的日子,平山人都会过得红红火火。
二妮子
故乡记忆
年轻的时候,多憧憬未来。到老之时,却多于怀旧。回忆往事,几乎占据着整个心田,而扑朔迷离的往事之中,那儿时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石房土院,人情事故,数得上最清晰的记忆。
我的家乡,是一个六七十户的小山村。坐落在冀西太行山间、滹沱河南岸的小山沟里。山上沟里多花岗岩、片麻岩,呈整体状,固若盘石,叫盘石沟。
盘石沟南北走向,沟深十余公里,左转右拐,足够九曲十八湾,分布着东、西、南、北四个盘石,我的村子东盘石就在五曲九湾上。村南的山峦像一只昂头展翅的凤凰,村北的山脉似一条起起伏伏的长龙。一条淙淙的小溪自东向西穿村而过。村中的独孔小石桥连接着两片平、瓦混杂的房舍,真可谓“小桥流水人家”,凤翔龙伏风脉!
卖山货
已有四百年历史的小村,地处山沟小处,没生长出富门大户。村中一无祠堂,二无家谱。传承文化的惟一方式:热天乡亲们端着蓝边海碗凑在小街的树阴下,一边吃饭,一边谈天道地;冬天晚上挤到羊圈里,一边用烟袋锅巴嗒巴嗒抽着旱烟,一边说古论今。一辈又一辈便知道了小村的来历:明朝年间,韩、李、焦三姓从山西洪同县大槐树底下搬迁而至。一辈又一辈的能如数家珍地讲出韩家长、李家短的历史掌故来。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上天的恩赐,大自然的造化。大麦、稻谷、杂粮,一年两季,样样皆有;大枣、柿子、核桃、花椒、桃、梨、杏五果十全。牛、羊、驴、骡、鸡、鸭、猪、兔畜禽满圈,山上狼虫虎豹时常出没,沟里野兔、野猪、獾到处乱蹿。家畜家禽时有被伤害的威胁,养只猎狗,紧栏闭圈,却能得到防范。因此,人兽共存,相处自然。
守着山沟,傍着小溪,祖祖辈辈,一把镢头,一张铁锨,一担摘筐,一条扁担,大山里走,坡坡上爬,饿了摘把酸枣,渴了掬一捧泉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觉得,比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还美十分。
春天,小溪还未解冻,那溪边的柳芽却已黄绒绒的。父亲腰里掖把镰刀,三攀两攀登上树杈,砍下一些枝条,我便把那嫩芽摞进筐儿里,挎回家去,母亲入进锅里添上水,烧火一榨,再滚些小米汤,作浆水一糟,三五天便能调着吃,调时放些椒籽油,又麻又酸,那可口,那美味,至今想起来,还直流口水。
暑伏时节,掀开瓮盖,挖一碗黑枣面,用刚打来的冰凉井泉水,盛满一盔,将面放进一搅,舀上一碗,一饮而来,那清爽,那甘甜,顿时让你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