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反“扫荡”、反“清乡”,坚持抗日游击战争的同时,还在抗日民主根据地进行广泛的民主改革。在经济上,实行减租减息,合理负担,自力更生,开展大生产运动,使人民生活得到初步改善。在政治上,进行普选,建立三三制的民主政权,成立参议会,最广泛地团结要求抗战的各界群众。在文化上,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使文艺成为团结教育人民、打击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抗击日伪的铁壁铜墙。
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江苏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战胜了1941—1944年的严重困难,不仅坚守了江苏抗日根据地,主力部队还有所发展。至1943年底,新四军主力部队由1940年底的8.8万人发展至12万人,其中大部分在江苏省。
战略反攻 夺取抗战最后胜利
1944年春,日军发动打通大陆交通线的豫湘桂战役。为钳制日军,支援正面战场作战,江苏各根据地军民抓住有利时机,向日伪军发起局部反攻。3月,新四军一师主力部队在叶飞的率领下,在淮安发起车桥战役,取得了空前胜利。车桥战役揭开了新四军在江苏局部反攻的序幕。在车桥战役胜利鼓舞下,苏中军民再接再厉向日伪军发起了1944年夏秋季攻势,这期间,共进行大小战斗178次,收复据点165处,扩大解放区6500平方公里。
苏北军区和新四军第三师也于1944年1月开始攻势作战。4月高沟、杨口战斗,使淮海、盐阜两区完全连成一片。在苏南,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六旅在1944年春季反“扫荡”反“清乡”胜利后,也发动了攻势作战。1944年,苏南军民攻克日伪据点80余处,毙伤日伪军6700余人,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发展到1.27万人,民兵发展到2.4万人。
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新四军以江苏为基地,实施西进、南下的战略任务,1944年8月,彭雪枫率新四军第四师主力由淮北苏皖边区西进,向河南敌后恢复豫皖苏边区;年底粟裕率新四军第一师三个主力团从苏中渡江南下苏浙皖边区,成立苏浙军区,翌年4月,叶飞又率新四军第一师教导旅从苏中南下与粟裕会合。新四军南下后,开辟了苏浙皖边区,并在天目山地区胜利进行了三次自卫反顽作战,打通了浙西与浙东的战略联系。
1945年江苏敌后军民继续对日伪军进行攻势作战,扩大抗日根据地,并为全面反攻准备条件。8月中旬起,江苏解放区军民向敌伪发起全面进攻,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解放了全省2/3以上的土地和人民,直逼南京、上海等大城市,形成“收京入沪”的大好形势。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八年抗战中,江苏抗日军民在极为艰难和复杂的情况下浴血奋战,共进行大小战斗2万多次,歼灭日伪军20万人。在江苏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人民军队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列,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成为抗战的中坚力量;始终以民族大义为重,高举爱国旗帜,凝聚各阶层力量,同仇敌忾,抵御外侮,成为团结中华民族的坚强核心;始终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以人民群众为坚强后盾和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江苏抗日军民是华中敌后抗战的中坚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