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65年前,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这场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战争中,江苏作为华中敌后抗战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江苏抗日军民作为华中敌后抗战的中坚力量,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朽的丰功伟绩,在江苏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挺进敌后 打开江苏抗日新局面
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点燃了中国全面抗战的烽火。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12月,日军占领南京,随后分兵北上进攻苏北地区。整个江苏沦入敌手,锦绣山河惨遭日寇铁蹄蹂躏,日本侵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杀害我同胞30万人以上。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旗帜,领导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抗战。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1938年春,粟裕率新四军一部挺进苏南,首战韦岗取得胜利。随后,新四军第一、第二支队相继进入江南敌后镇江、句容、丹阳、金坛和江宁、当涂、溧水、高淳地区。新四军到苏南后,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扶持民众抗日自卫武装,打击日伪军,逐步打开苏南抗战局面。到1939年春,初步建立起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为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1939年2月,苏南敌后的抗日游击战争由茅山地区扩展到东路平原水网地区。叶飞率以新四军第六团为骨干的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进苏州、常熟、太仓地区,直抵上海近郊,相继取得了夜袭黄土塘、浒墅关的胜利。不久,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宣告成立,统一领导江南的部队。新四军在东路地方党组织和抗日游击队的配合下,突破了国民党顽固派的限制,发展壮大自己,开创了东路地区抗战的新局面。12月苏皖区党委成立,苏南敌后有了统一的领导核心。与此同时,彭雪枫率新四军游击支队南下豫皖苏边区和鲁苏边,发动群众,开辟豫皖苏边抗日根据地。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大力发展华中的战略决策,成立了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原局,确立了苏北为发展华中的突击方向。1940年7月,陈毅、粟裕率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北渡长江,成立苏北指挥部,东进泰兴地区,创建了以黄桥为中心的苏中抗日根据地。
8月初,黄桥军民联合办事处成立,先后恢复了黄桥周围四个区的行政工作。8月下旬,成立了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同时委派各县县长。9月中旬,中共苏北区委员会成立,陈毅、陈丕显为正副书记。留在苏南的新四军第二支队继续坚持茅山地区的抗日战争。同时,黄克诚率领八路军第二纵队主力南下,与新四军战略战役上互相配合,全面开辟苏北抗日战场。8月,黄克诚部东进淮海地区,多次与日伪军作战,先后在涟水高沟、杨口等地抗击日伪军的进犯,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开创了淮海抗日根据地。10月初,国民党顽固派、江苏省主席韩德勤制造摩擦,大举向黄桥地区新四军部队进攻。陈毅、粟裕率部英勇奋战,以少胜多,取得了黄桥决战的胜利。10月10日,新四军与南下八路军增援部队在东台以北的狮子口胜利会师。
此外,在大运河以西创建的淮南、淮北抗日根据地,成为华北八路军和华中新四军的联系枢纽,并直接威胁日军占领的津浦、淮南两条铁路线以及长江、淮河运输线,沉重打击了敌人。
1940年11月,中原局进驻盐城,随后,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在盐城成立,统一领导陇海路以南、长江以北地区的八路军新四军。苏北抗日根据地基本形成。江苏成为华中抗战的主战场。
浴血奋战 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
1941年1月,国民党制造皖南事变,围歼我北上抗日的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破坏华中抗战的大好局面。中国共产党遵循“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策略,在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陈毅为代军长,刘少奇为政委。后又将中原局改组为华中局,刘少奇为书记。经过整编,华中敌后的新四军部队整编为7个师和1个独立旅,绝大部分战斗在江苏地域。
面对华中敌后抗战的新形势,日伪军将进攻重点对准了在敌后坚持斗争的新四军,国民党顽固派也不断向我新四军进攻,企图削弱人民抗战的力量,江苏敌后抗战进入了最为艰苦的阶段。1941年春,新四军粉碎了日军对苏南、苏中和皖东等地区的大“扫荡”。7月,日伪军1.7万人合击新四军军部及华中局驻地盐城。新四军第三师利用河网港汊的复杂地形打击牵制敌人,在第一师的配合下,乘机在盐阜地区进行反击。到8月底,粉碎了日伪军对苏中、苏北的大规模“扫荡”。
1942年和1943年,日军对江苏各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清剿”更为激烈。在苏中地区,平均每周就有一次四五百人的小“扫荡”,每半月就有一次千人以上的大“扫荡”。1942年11月,8000多日伪军发动了对淮海根据地的大“扫荡”,新四军主力及地方武装、民兵采取避敌锋芒、分散游击的战术,在其侧背和途中不断阻击消耗敌人,人民群众踊跃投入到破路挖沟的斗争,挫败了日伪大“扫荡”计划。11月中旬到12月中旬,日军全线出动向淮北根据地发起长达33天的大“扫荡”,企图消灭我新四军主力。淮北抗日军民采取以地方武装为主就地坚持,地方党组织带领群众坚壁清野、破坏交通,主力部队从外围分路合击的战术,共进行大小战斗37次,终于粉碎了日伪对淮北根据地的大“扫荡”。1943年,日军转用蚕食的方式侵扰敌后抗日根据地。江苏各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新四军主力部队、地方部队和民兵自卫军三结合,在敌人据点周围开展群众性游击战争,使日伪军陷于人民战争汪洋大海之中,对窜扰根据地的日伪军,则集中优势兵力予以打击,使其进攻举步维艰。
日伪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扫荡”和蚕食的同时,采取军事、政治、经济等各种“清乡”手段,设立封锁线,企图彻底伪化“清乡”区。苏南是日伪统治的心脏,因而成为日伪“清乡”最频繁地区。从1941年7月到1943年底,日伪在苏南地区先后进行了7期“清乡”,同时在苏中南通地区进行“清乡”。我苏南、苏中抗日军民坚持斗争,顽强坚守阵地,予敌以沉重打击。1944年春,日伪的“清乡”被彻底粉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