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嵊州出台政策,开始试行4.5天弹性工作制,一时受到网友的热议和羡慕,甚至一度上了微博热搜。现在落实情况怎样?看起来很美,但做起来,却涉及到工作、家庭、机关的人际关系、职场心理等等诸多方面协调。这项看似惠及劳动者的政策,推行起来并不顺利。(《钱江晚报》2020年8月19日)
之所以叫好不叫座,好心成了驴肝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有出发点无落地处。有关部门推出政策只从出发点出发,拍脑袋想当然,总是骨感很美好,事实行不通,要知道现在人人都很忙是常态,为了生计而奔波辛劳,哪有这么多时间休闲舒服,无论是机关工作人员,还是企事业单位,甚至企业家或打工仔,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凭着绩效得报酬,甚至有的24小时都要保持手机畅通人员在位,有的离开单位或离开本区域都要报备和严格请销假制度,因此这种没几个人能享受得了的创新自然成了作秀的花瓶了。
二是设计想当然不科学。凡事都要从群众的角度思考,才能制定出科学便民的政策。增休半天,一刀切,想当然,自然让大家无所适从,不接地气。虽然看上去多休了半天,实际上也就几个小时,如果算上路途一两个小时折腾,多休的半天跟没休差不多。何必让人起大早上班,中午又急匆匆往回赶了。
三是不妨做点改进尝试。让大家休假是好事,首先要有一定的强制性,否则执行起来就无法操作。最好是以全省为统一作息时间点,也为将来黄金周错开休息改革探索经验。如,采取一周周五上班,一周周五休息的方式,就不用两个中午的折腾了。又如将每月的四个半天合成两天假期,既可附到当月最长假后面增两天,也可因人而异由单位轮流附假休息。再如,可以将一年的100个半天合成50天,作为长假期加入休假,让大家轮流休息,尤其为休假短的年轻人的出行和开眼界创造了条件,也可以利用这样的假期学习驾驶等技能,参加考试考核,提升文化素养。总之时间不是用来浪费的,而且是用来得升素质的。
总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决策部门只要多从群众着眼,精细决策,就不致于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把好事真正办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