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让我们一些陋习得以克服和收敛。希望疫情过后,这些旧习陋习不要卷土重来。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就是提高文明素质和抗病免疫力,提升卫生健康水平。
不爱戴口罩。“有碍美观、影响形象”有些人总觉得戴口罩多此一举,甚至某地还倡导过急诊人员不戴口罩,“密切”与病人的交流情感。口罩作为一种卫生用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仅是医务人员的专利,更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切忌死要面子活受罪。问起一些平时有戴口罩习惯的人,他们说的几点倒值得思考:一是自己感冒、咳嗽或者生病了,戴上口罩是怕传给别人,也避免交叉感染;二是遇到树上掉毛毛、花粉的季节,戴上口罩保护鼻子不受刺激,也防异物进入鼻口里;三是上过高原地区的人一般都会戴口罩,它可以保持鼻口里的湿润,避免过度干燥而引发高原反应。看来实事求是戴口罩,是对自己和社会的保护,也是对别人的尊重和关爱,更是素质文明与健康生活的组合。
常态不洗手。抓到就吃,拿到就用。“饭前便后要洗手”,这一从小家人就教育的事儿,长大了不少人倒抛到九霄云外了,认为“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侥幸心态,如现在水果不少涂蜡的,还是削皮后再吃好。经常洗手是保持健康生活的一种方式,因为手上接触的细菌病毒最多。
就餐聚又言。就餐时聚而不分,你一筷我一筷,人人筷子伸到菜盘里,且不说疾病传染,也不卫生。因此,单位家庭都要提倡分餐制,即使是聚餐,也要力主使用公筷或公勺,避免大家一齐伸到同一口菜碗里;其次,就餐时唠叨没完没了,不仅容易卡着呛着嗌着,而且还将唾液喷到菜里和别人碗里,病毒被大家共享;再者就是一些人,在家里或公共场所就餐时,还不忘吞云吐雾,弄得乌烟瘴气,这种情况别人不好意思说,全靠自己自觉;还有的人就餐时,动不动就从自己杯里给别人杯里倒酒,或者端起别人的酒杯就喝,云云,都让人无可奈何。
总之,这些坏习惯能改一改,有助于健康生活,减少疾病。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了你我他,请从自己做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