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政协委员不断提案的努力,位于中山陵藏经楼的孙中山纪念馆有望迁到中山陵博爱牌坊东侧的嘉陵楼,面积将从1600平米扩展到3900平方米,展陈面积由550平米扩大到2000多平方米。(中新社11月9日)
看到这条消息,我是举双手赞成。因为,我为这事也呼吁了多年,终于有了一点眉目。其中,2011年4月20日,我就在评论《中山陵不堪负重应予保护》一文中提到:“五是将孙中山纪念馆移至陵前。位居东北部的孙中山纪念馆车少人稀与中山陵人山人海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主要原因是路程较远,地方较偏。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南京因为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而成为民国首都,特别是孙中山推翻千年封建专制统治,是民主革命的先驱。因此,新长征人练红宁建议能在今年内对孙中山纪念馆移建在博爱广场附近,即现在的商业街和老车场附近,这样游客可以先进纪念馆再登陵,或者登陵下来再进纪念馆,可以全面了解孙中山的光辉一生和辛亥革命的历史,也可以减轻陵寝人多的压力,起到一定的分流作作用。同样,中山陵要搞活,还可以每天定时搞一两次游客参与的正规的谒陵仪式,并通过电视视频直播,让游客观看或参与;另外还可以通过大屏幕播放孙中山的一生和奉安大典等纪录片及相关电视剧,这样中山陵的吸引力更大。”
如今的局面依然是这样,中山陵的人山人海与纪念馆的车少人稀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让人们往往只看中山陵,不知孙中山,特别是对中山陵的文化和孙中山的生平却不了解,外地朋友来往往是参观中山陵后就走人了,一般不会跑去看纪念馆。现在既然纪念馆移到博爱广场边上,除了等待国家的批复外,就是要有一个特色文化的纪念馆,千万别修成高大上的现代建筑,因此还需要提几点建议供参考:
一是保持民国风格。建筑风格是纪念馆的外衣,在改造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民国建筑特色,让人们来了之后合影留念,一看就知道是中山陵的孙中山纪念馆,千万不要搞成不伦不类的现代建筑,也不要搞得邯郸学步的作品,馆前可增设孙中山一生雕塑群等。
二是地上地下并用。如有可能,可能充分利用改造中山陵广场的机会,把下面做成数层楼的地下空间,既有利于人们防空和疏散,又为未来的地铁留下通道,特别是将中山陵地区的商业设施地下化,就像南京博物院那样。同时新纪念馆也要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形成除安全出口预留外,采取单线循环制参观机制,并开辟中山讲堂,实现地上生态化,地下产业文化化等,把中山陵地区建成一个巨型瞻仰和休闲文化区。
三是举行谒陵仪式。每天上午固定一个时间进行谒陵仪式,让全体停下脚步参与其中,特别是三鞠躬或致礼,既能感受伟人至伟和人民景仰,又能感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必要的时候,也可以举办中山陵大型演出活动,让中山陵的核心区晚上亮起来,人气旺起来,恢复过去曾经搞地夏日纳凉活动,增加春秋文化活动。特别是将来地铁哪怕只是园内地铁连接之后,更能够成为人们的文化盛宴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