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月28日13时起,前往四川峨眉山游玩的游客不能进入景区了。景区微博公告称,因进入汛期,存在山体滑坡、塌方等地质隐患,暂停对外接待游客。不过,据多位网友反映,景区封闭的原因或系众多当地村民在景区拉起了横幅,堵住了道路。(《东方早报》6月29日)
也许峨眉山景区关闭后面有隐情。即便有些地质隐患,不至于弄到景点停止接客的程度,何况目前正值初夏的旅游旺季,学生们陆续开始放假,此时关闭景点似乎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实在是说不过去,难道欲盖弥彰,隐藏着危机?从媒体报道的消息看,景点与村民之间的纠纷和过节还不小,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好好地思考,放开市场的同时能不能忘记群众的正当利益,一味地为了赚钱而忽视人民生活,甚至财大气粗、为富不仁脱离群众,那是违背改革初衷的。
时下一些地方不惜一切代价圈地卖地,甚至干出伤天害理的事儿,导致社会矛盾的加剧,教训十分深刻,也引起了高层的注意。而一些景点景区以保护为名,行膨胀之实,扩了又扩,大了又大,伴随而来是门票涨了又涨,参观越来越难,更有一些景点扩大后竟把景区里的原住民统统撤走了,使景区成了几乎没有人的空山野岭。同时变戏法似的在景区大建楼堂馆所,豪华宾馆别墅,以优质优价赚大钱的姿态欲赢得富人来享乐,让景点的消费标准高之又高,普通群众望尘莫及,核心景区越来越远。这样做虽然多挣了一些钱,却把民心弄远了,本地群众有意见,外地游客也牢骚,好端端的景区景点,糟蹋得被人指着脊梁骨骂。回顾头来再看看杭州的西湖,免费开放这么多年依然是人流如织,收入与名气成级数增长,为什么其他景点总是拿杭州人差得远呢?
峨眉山景区关闭的窘境说明,在旅游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讲求科学性,要树立为大众服务意识,所有景点都是国家和人民的,不管采取什么形式开放,都要立足于其公益性和人民性的根本点。不能出现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的霸气,应做到既不忽视本地民生,又不怠慢游客利益,否则景点危机就可能不断上演。江西、湖南的个别景区都曾出现拦扣游客和车辆的事件,景点景区信誉受到重创。峨眉山关闭正好给相关部门上了一课,景区管委会不能只是财神爷,更应主动承担社会的责任,该关心的百姓绝不能放弃。经济发展形势越好,有关部门或者管理者、经营者手里有了钱,越要多考虑群众的利益,多关心群众的生活,才是有水之鱼,才能实现新的发展。这也是我们改革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和时代要求,即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永远都不能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