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红宁扫街寻找“南京”的路线图
部分名家笔下的“南京”单位
图为练红宁寻找“南京”在南京站自拍
部分名家笔下的“南京”
南京街头的部分外地品牌
当我们走在外地的马路上,忽然间发现“南京”二字是什么感觉?激动、兴奋,甚至无以言表!然而走在南京的马路上,驻足一下能不能看到“南京”二字,却有些让人失望,雨花、河西的一些路段可能走上百米甚至几百米也不会看到一个“南京”,有些新区、小区真的难见南京,就是南京主城的新街口、鼓楼、湖南路东段甚至看到南京也不那么容易,还有地铁、公交这些公共设施也一样的见不到“南京”,不免让人感到心酸。“南京”哪里去了,遗失了,丢弃了?
5月1日-3日,我利用三天小长假,在南京扫街约百公里,其中徒步数十公里,巡访南京玄武、秦淮、建邺、鼓楼、雨花台、栖霞6个区中的50多条大街,寻找剩下的“南京”,可惜可悲可叹的,没有能找到1000个“南京”。
寻找“南京”的起因
今年清明之际,我练红宁利用小长假去上海和南通探访8年前长江行时没有建成的长江大桥。且不说大街、地铁、公交等处处有“上海”,就那公交站牌上的“上海”就让你不服不行,这里就是上海。更不要说上海品牌和地名了,上海浦东、上海长江大桥、上海长江隧道、上海外滩、上海世贸大厦、上海黄浦江、上海崇明岛,即使是到了长兴岛上,甚至偏远的地方都写着“上海”什么什么单位。更有在外地遇到上海人,也常常是“阿拉上海人”先开局。可见上海人的“上海”意识太强了,想想我们“南京”就有点寒碜,似乎不太珍惜“南京”这个“京”字招牌。
于是决定利用五一“小长假”对南京进行扫街,看看到底有多少南京,是多了还是少了?结果让我失望。虽然我在三天时间时,扫街约百公里,其中行走了数十公里,腿跑得疼,脚走出疱,但是有些路段要走好远才能找个“南京”,后来一方面考虑到腿痛的调整,一方面实现扫街看到更多的南京,只好采取乘车与走路相结合,走得腿疼了就乘车,乘车缓解了就走路。
现实状况及原因分析
应该说南京街头的“南京”有一些,但是与南京这个大城市还是不相称的。比较好的象珠江路东段、中央门地区、东站地区、夫子庙北部地区等稍微多些。南京城里的“南京”,除了一些大单位冠名外,更多的是行政单位或是小单位冠名。对“南京”名字贡献大除了行政单位外,还有以“南京”冠名的大中小学,省部驻南京单位,街头比较多的一些品牌单位如:南京银行、南京吴良材眼镜、南京云锦等,更有南京日报、南京晨报、南京站、南京南站、南京发布使用频率是最高的,当然还有驻扎在南京的南京军区、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南京政治学院、南京炮兵学院等冠以南京的部队和军队院校,南京军区虽然不挂牌,但它的文化影响对“南京”城名贡献很大。就连上海的“南京路上好八连”也为“南京”添彩不少。
除了“南京”之外,街头还有以“金陵”等包含的名字,如:金陵晚报、金陵饭店、金陵汤包、金陵鸭血粉丝汤、金陵大药房等等。而南京街头比较多的外地品牌,如:哈尔滨水饺、沙县小吃、兰州拉面、北京烤鸭,及老成都、重庆菜系等等。有趣的是不少小公司标上南京,许多大单位,包括行政单位、学校、医院却没有标到南京市,地铁、公交等公益设施少见“南京”两字。新城区、新小区的“南京”用得甚少,如果跟另一城市相连,还真的分不清是不是南京。
“南京”之名的稀缺,“南京”被边缘化,说明一是南京遇到品牌危机,二是南京人不重视和珍惜这个名字。即使是在市与区同时标注的情况下,舍区保市的不成文规矩,还有人不知道。如此丢掉或将“南京”束之高阁,让这个“京”字招牌在哭泣。
原因可能有几个方面:一是节约说。由于现在做标牌,或者请书家写一个大字,成本也不菲,因此能简则简。这从一些单位大标无“南京”,小标或电子显示有“南京”可以印证。二是局限说。有的人认为标上南京就等于圈住了,其实“南京”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品牌,傍这个品牌会做得更好,象南京图书馆、南京博物院不是在全国前列吗?三是自大说。有些单位自高自大,根本没有把南京看在眼里。不过,人家要这样,咱也没有办法,但是要记住,即使这样的单位走出去了,根还是南京!。
“南京”之名来之不易
“南京”虽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真正拥有“南京”这个“京”字招牌还是在明朝。朱元璋1356年攻下集庆路改称应天府,1368年称帝后改称“南京”。永乐19年(公元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顺天府,应天仍为“南京”。明英宗正统年间,撤销应天府,由于南京的地理位置和曾做过京都的缘故,正式命名为“南京”。清朝时复称江宁府,但人们习惯上仍称“南京”。辛亥革命第二年(公元1912年),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南京成为国民政府首都。新中国成立后,将“北平”改为“北京”作为首都,共产党人宽宏大量仍保留“南京”之称。“南京”是对南京历史的最好写照。
名人与“南京”之缘
在南京街头,有不少名家的墨宝包含“南京”二字。如:南京大学、南京日报、南京工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由毛泽东题字集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名字是邓小平题的,南京国防园、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南京理工大学是江泽民题写的。南京饭店为郭沫若所题,南京站、南京图书馆是武中奇题写,南京博物院是沙孟海的作品,南京静海寺纪念馆为沈鹏所写,南京师范大学为尉天池所书,南京医科大学和南京中医药大学则是赵朴初题写,南京林业大学为林散之手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古南都饭店、南京商厦则是启功书法。
还有不少在诗文中也含有“南京”二字。如: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中的“北地虽夸上林苑,南京还有散花楼。”杜甫《进艇》中的“南京久客耕南亩,北望伤神坐北窗。”,《梅雨》中的“南京西浦道,四月熟黄梅。”朱自清的《浆声灯影秦淮河》,毛泽东的诗词《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当然,古诗中用得更多的还是“金陵”,而个别古诗的南京,也并非指现在的南京,但是给“南京”这个词增了韵。
“南京”二字之最
扫街过程中,发现“南京”相对较多的地方是珠江东部。最扎眼的“南京”是车上或街头某些广告中的南京。最大的“南京”是南京南站的“南京”,每一个字的大小都是8m×8m,64个㎡。最沉痛的南京是与大屠杀写一块的南京。最长的南京相关名称,可能也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新浪微博都特批这个名字。最自豪的“南京”应该算是南京长江大桥的“南京”,中国工人阶级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建成的第一座公铁两用双层长江大桥。全国至少有60多条南京路(街),香港、澳门有南京路,台湾省的台北、高雄、台中、桃园、嘉义等十几个城市都命名了“南京路”,台湾是拥有南京路名称城市最多的省份,这是由于台湾与南京的历史渊源和情结所在。最长的南京路可能是上海的南京东路、南京西路,全长5.5公里,“南京路上好八连”因为拒腐蚀永不沾和解放上海时露宿上海街头而天下闻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