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首推专家教授‘新闻贡献’榜。”4月24日,东南大学首次推出各学科专家教授近三年“新闻贡献率”排行榜。20位人文社科及理工科专家教授上榜。校方希望在全媒体环境下鼓励专家教授们善于“发声”、与新闻媒体沟通,以维护学校“声誉资本”、扩大影响力、传递正能量。4月25日,《新华日报》报道的这条不起眼的小新闻,却在网络上成为热点。在吸引众多眼球的同时,也引发疑问:作为一所985重点高校,为何要给专家教授“新闻贡献”排行?是务实之举还是浮躁之作?(《新华日报》4月27日)
笔者认为,东南大学的这一排行榜是一种现实创举。我们处在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知名度、影响力和品牌效应至关重要,过去的“默默无闻、一鸣惊人”式舆论战略思维已经落伍了。常常有某人、某产品身价多少,明星旋风、品牌效应,卷走的不仅仅是金钱,更是叠加和倍增的名声与影响,“滚球作用”十分巨大。
然而,人怕出名都怕壮。多数国人有着“只做不说、多做少说”的惯性思维,生怕成为“出头的椽子”和“闪光灯下的曝光”,被淋烂了和烤焦了。做名人需要面临着各种压力和考验,一点瑕疵都可能被放大和聚焦,这就要求他们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学问水平,严谨作风细节,在慎独的环境下生活生存,时时刻刻要“夹着尾巴做人”。过去常讲:只说不做是假把式,只做不说是傻把式,又做又说才是真把式。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正能量的传播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而弱弱的正能量才是媒体传播的义务和责任,否则“好事不出门坏事扬千里”,还需要媒体干什么呢?当前新的形势下,我们需要给予在媒体发声的正能量传播者一定的鼓励,让他们理直气壮地说真话播真理,使得媒体有更多的正能量话语权。当然,我们也要适应新闻改革的特点,讲究传播正能量的技巧和时机,切实把新闻做活做亮,做出时代特色来,才能为媒体所接受,更能为大众所喜爱。这就需要新闻人和新闻人物,都能有奉献精神,采访新闻的记者要马上出发随时联通,接受采访的当事人要立即说、准确说、思考说,不能让新闻拖成旧闻、变成会议、弄成材料总是屡见不鲜。
政治家办报和人民通讯员是媒体保持传播正能量的关键一环。除了需要保密的人物和事件外,媒体当为打造更多的名专家名学者出力,让他们的话语权和奉献精神占领新闻阵地,弘扬社会正义、产生社会效应,否则负能量的东西和歪理邪说谣言就会抢滩登陆贻害无穷。近些年来,我们在舆论场上摔的跟头已经不少了,笔杆子事关社会大局、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事关信心和信念,事关安全稳定,如果丢弃了必然是民族和人民之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