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小记者、南京赤壁路小学四(6)班的贾清琰同学散步过程中揪出河海大学的名言署名错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作者应是“顾宪成”而非“顾炎武”,河海大学校长徐辉答复立即纠正并感谢小记者。昨日,河海大学更换了署名错误的名言牌。贾清琰同学希望和小伙伴们一起当“啄木鸟”,开展街头“文字纠错”。为此,金陵晚报特别推出“啄木鸟行动”。“小伙伴们,快加入我们,一起来发现和‘消灭’街头的‘文字害虫’吧”。(《金陵晚报》4月2日)
笔者为这位小同学的认真和果敢精神叫好!随着电脑的普及,提笔忘字、网络谬误、街头错别字现象比比皆是,大学作为高等学府校园名言出错本来就不应该,这么多学子们就没有一个人看出来么,或许看出来就没有一个站出来么?看来,看出来和站出来都是需要勇气的,前者要功底,后者要智慧。小朋友们敢捉错,大哥哥大姐姐们呢?中国社会需要担当,站出来更值得倡导,时下还有一个现象就是见着问题绕着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带来社会责任的缺失,好事难做,好人难当。另一方面,我们大讲要弘扬中华文化,却又把英语提到至高无尚的地位,学生汉语能力下降和汉字书写能力退化,更有甚者社会大环境中象店招、公交、地铁等都在滥用英语,许多中国内地的产品包括笔记本也只有英语包装名称,没有或少有汉字。滥用英语,实际上不是什么方便外人,而是害己不利人的事情,是民族失去自信的表现。常言说得好,语言的学习是逼出来的,需要环境,来到中国的老外只有学好中文才能交流自如畅通无阻,以致有老外惊乎,到处都是英语,把学汉语的动力和压力都搞没有了。更有国人拿英语与留学生对话,却让人家听不懂,而被人家斥之:“你还是说中文吧!”更令人尴尬的是,不少外国留学生在中国留学,教学用的不是中文而是英语,实在是有点说不过去了。最可怕的是某些“惟我独尊”自诩为教育改革家的某些人,以去行政化为名,实质是去汉语化推出全英语教学,不知道是何居心?如此这样,能够打造出中国的哈佛、牛津吗?我们一方面到国际上办那么多孔子学院培育汉语交流人才,一方面又剥夺和削弱人家在中国学习提升汉语的机会,恐怕值得我们深刻反思了。
“黄沙”变“黄砂” 、“幕燕”成“慕燕”、“棉花”成“绵花”、“装潢”成“装璜”、“雨篷”变“雨蓬”等等。2011年12月,我曾经独自一人,走了南京多条街10多公里查找错别字,扫出四五十个错字、漏字、别字、异体字,竟然还跑伤了腿。最争议的当算南京站的“亰”字属于古体字,唐代书法家欧阳询所创造的写法,主要是为了体现书法美。按照《国家语言文字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公共服务行业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服务用字。因公共服务需要,招牌、广告、告示、标志牌等使用外国文字并同时使用中文的,应当使用规范汉字。我认为,虽然相关法规认为手写通假异体字可以通融,但是由于这个字在火车站这样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所以最好还是能够进行纠正。因为公共服务场所不使用繁体字和异体字,已成为当前各大城市的共识。当然还有霓虹灯缺字破字现象,污染语言的成语名字同音字广告,都构成对文字的污染。
尽管街头错别字的存在有许多根源,但是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下一步还要举办第二届青奥会,因此对街头错别字进行一次清理十分必要。时下该城又在更换路牌,还是英语的,造成浪费不说,还有点辱城。我不知道相关单位有没有把为中国人民服务放在首位,还是为洋人服务摆在前列。似乎捉错比换路牌更加重要,因此可以把换路牌的钱拿出来奖励给捉错的市民,同时对出现错别字的单位,一个字一百元处罚主要负责人,对经常制作错别字的打印单位也要进行处罚,把这些钱列入纠错奖励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