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爆料,今年5月出版的人教版七年级(初一)语文教材中,鲁迅文章《风筝》也消失了,意味着人教版教材彻底没有了鲁迅作品。网友纷纷热议此事,有网友认为中小学生读鲁迅作品确实太难,也有人表示经典作品不应从语文课本中撤掉。
人民教育出版社相关负责人解释称,教材的文章替换只是根据教学难度进行的技术层面的调整,网上“人教版语文教材删除鲁迅文章”为标题的稿件为失实报道。(京华时报9月5日)
每年开学都会有围绕鲁迅文章去留的新闻,不知道是什么人非要把鲁迅驱逐不可?刚刚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强调了政治家办报的原则,更要求确保笔杆子掌握在忠诚于党和人民的秀才手里,掌握意识形态和舆论阵地的主动权。似乎这样的要求对教育文化工作同样具体指导性,除了教育产业化带来的对年轻一代的伤害外,就是滥改教材特别是国文教材,给年轻人思想文明道德造成精神上的弱化和软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什么样的书自然培育出什么样的人来。因此教材问题是政治问题,试图淡化政治、没有灵魂的教材,只能教出自私狭隘、不敢担当、投机取巧、维维诺诺的人来,又何以诚信忠诚、报效国家和人民?
鲁迅的文章除了它的战斗性外,还有许多文学作品是非常优秀的美文,美在生活、美在语言、美在描写,如今几十年过去了,鲁迅文章的人物和鲜活的情节依然能记得,实在是写作的范本。如果真能把鲁迅的文章多读一些,对自己写作特别是杂文、散文等的提高非常有好处。尤其农村生活的文章,让今天的人们特别是农村人,都很留恋童年。当下人们汉语学习不足,提笔忘字常常,作文和翻译语句不通的情况下,鲁迅的文章当成为首选教材,因为它的生动、丰富、美丽、深厚,这是许多作家的文章特别是现在的作家所不能比拟的。
到了绍兴,看看鲁迅的作品,无论是数量和质量,有多少中国作家能比?害怕鲁迅、抛弃鲁迅、屏蔽鲁迅,正说明鲁迅的人民性所在,站在国家民族和人民的立场上的,我们就要理直气壮地读他,让那些试图分化我们的牛鬼蛇神见鬼去吧。教材问题事关民族尊严、正义和正直,日本人的教科书篡改和美化南京大屠杀的罪行,我们不要也干着助纣为虐的事情来。多留一些鲁迅作品并不是坏事,为何总是弄出是非来呢?希望教育部门特别是市场了出版社不要再折腾鲁迅了,鲁迅在是民之福,鲁迅失是族之悲,大道理不用讲,社会就是试金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