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东南大学多招并举为贫困新生解忧,19名特困新生分别获得600-2500元助困基金,向300名贫困新生赠送了行李箱,没有携带宿舍用品的学校还赠送床上用品及洗漱用品。 (《新华日报》8月25日)
作为对贫困学生的见面礼,东南大学无疑给他们送来了温暖和希望。当前进行群众路线、清除“四风”教育,关心关爱贫困新生就是一面检验效果的小镜子。
一是学校不妨主动与媒体合作,给贫困生赢得救助机会。不少媒体每年开学时节,行善助学,其透明公开,信息畅通,当红娘、架桥梁,帮了贫困生的大忙。这个老传统要坚持更要做细做实,做到救助、捐助的钱物等帐目清楚、细节严谨,千万别弄出鼠屎效应,出污点,砸牌子。
二是大力宣扬助学为乐的好人,在全社会营造行善助学氛围。无论是曾用蹬三轮车所得资助贫困学生“感动中国”的白芳礼老人,还是包括解放军官兵、民营企业家在内的许多脍炙人口的助学好人和故事,都反映出国人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传统品质。政府和媒体不妨为这类助学行动,加点油,鼓点劲,或表彰奖励,或积极宣扬,必能使正能量发扬光大。
三是政府部门还需要加大教育和人才软投入,助推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率先垂范、乐见其成、放远眼光、支持激励。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后劲,也是国家强盛的基石,道理既然都懂,投入就不能小家子气或者开空头支票。各地区特别是落后地区不妨对考上高一级学校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或救助,对在学校成绩好、为家乡宣传或经济给力的可设奖激励,让他们离开家乡不忘为家乡作贡献,将来返回家乡工作的再发点回乡创业奖,帮家乡成效的可设发展有功奖,让游子们人走出去心系家乡,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资源和财富,是钱买不来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总之,没有教育的投入,就难成就人才的报答,想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实现中国梦的地区篇章,就从培育自己的人才开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