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体与百度知道联合进行的《中国式教育:改变或被改变》调查显示,仅有1.1%的在校大学生为学业忙碌,而90%以上的大学生都有过逃课的经历。(《金陵晚报》7月24日)
尽管大学生逃课有这样那样的理由,但是我们对逃课的行为不能提倡。一是“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上课本来就是有纪律的,如果大家无视纪律,这课堂想去就去,不想去就不去,如此松垮散漫作风,根本谈不上学习成才。何况还有个对个人组织纪律观念素质的培养。二是体现对老师和他人的尊重,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再差的老师能站到讲台上都有人家的资本,更何况“三人行必有我师”,即使是师技不如己,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也值得自己从中学到人家的长处或者反思老师的不足,正如当下有些人连听课都没有去听,却一味指责别人不好或者是错的,更何况有些课要细嚼慢咽,有些课要活泼奔放,教学方式各不相同。这种只顾拒绝、不问求知的恶习不仅是不实事求是的表现,也让自己失去很好的取长补短机会。三是大学时光主要还是充电,必须兼收并蓄,充实自己,也就是踩在别人或巨人的肩上,自然会少绕弯子,少兜圈子,让自己走向捷径,否则办大学还有啥意义?一次一次逃课,只能让自己掉队或者离集体越来越远,将来落后一大截才会恍然大悟。
当然,我们的大学老师,也会水平参差,有好有差,有新有老,但是我们当换位思考,假如自己是那个差一些新一些的老师呢,是不是要大家给予一定的鼓励和掌声?许多优秀的名师正是从讲话胆怯、结巴开始的。因此,对老师的支持也是对自己未来的敬重,而不是一味地像脱缰的野马,那是成不了大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