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2012年度感动南京人物和南京好市民出炉,其中包括雷锋生前战友赵明才、好军嫂戎志茹、南京警备区干事仓晓、陆军指挥学院转业干部熊英、武警南京支队某中队战士丁冲等。
春节来临,金陵晚报双拥周刊聚焦他们,以此向人民子弟兵祝贺新年,也向老兵、军属和支持国防的人们表达敬意!
赵明才:雷锋精神的传播者
1月31日,78岁的军休干部赵明才穿着军装戴着军功章第一个走上台,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他是雷锋的生前战友,也是雷锋文化珍藏人和雷锋精神的传播者。大屏幕里播放着一张张照片和一幅幅书画作品,讲述他学习实践宣传雷锋精神的故事。一个人做一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从1960年与雷锋同时作报告、同住一房间而相识并成为好朋友,赵明才学习宣传雷锋已经53年了。
雷锋牺牲后,他曾作为好友代表参加了雷锋的葬礼,在雷锋墓前立誓:一辈子学习雷锋那样做人。后来转战三大军区,国内国外,曾作为英模功臣代表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去年3月,作为江苏代表参加全国学雷锋座谈会,与郭明义、刘德全等一起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数十年来,他为军内外作学雷锋报告2200多场,听众120多万人次,办书画展50多场。
赵明才的行动,感动着许多老兵和首长,迟浩田、张万年、傅全有、于永波、周克玉等从北京给他寄来墨宝,向守志、傅奎清、方祖岐、雷鸣球、朱文泉、郭锡章、彭勃等老首长一直关心鼓励他学雷锋,并泼墨挥毫。徐向前、肖劲光、刘华清、杨成武、萧克、杨德志等开国将领的后代也给他寄来了墨宝,这对赵明才是莫大的鼓舞和激励。
赵明才透露,随着学雷锋50周年的到来,省市宣传部、文明办和关工委将于二月底三月初在梅园新村举办《赵明才珍藏百名将军部长名人名家颂扬雷锋精神书画作品精选展》。此外他还在准备“传播雷锋中华行”,哪里需要哪里去,自费乘车、自费演讲的同时,继续向人们免费赠送雷锋纪念章、雷锋日记。
由于老伴去年不慎脑溢血摔倒,赵明才“白天学雷锋、晚上当护工”,呵护半身不遂的老伴,目前,老伴的身体正在逐渐康复。
戎志茹:好军嫂的爱情奇迹
居住在鼓楼区江东街道的中国银行南京下关支行职工戎志茹,是位好军嫂,把爱情献给了一位曾患有白血病的军人,而且帮助他战胜疾病恢复健康。她的爱情故事,不仅军营内外、邻里同事间竞相传颂和赞美,而且网上也是一片叫好,《解放军报》登出她的事迹,去年当选中国好人。新年初,在成为2012年度南京好市民的同时,也被南京市评为双拥先进个人。
2003年,戎志茹和回家探亲的南京军区某炮兵部队医师叶显军偶遇,一见钟情。然而,叶显军却有些犹豫,因为他2000年被查出患有罕见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一次病情发作初愈后,叶显军决定把实情告知戎志茹。“我不是骗你,我确实有白血病……这样相处下去对你不公平,你还是另找一个男朋友……”
为打消叶显军的顾虑,戎志茹当晚就将叶显军带回家。父母一时不理解,戎志茹“扑通”跪下:“爸妈!显军是个好人,病情已经稳定。我把自己托付给他,哪怕只有一天也值!”2004年12月29日,他们在鼓楼区领取了结婚证。
此后,戎志茹一有空就背上行李到部队照顾叶显军,丈夫的病情慢慢有了好转。但2009年6月,一次加班时,叶显军突发脑梗,吃饭、大小便都要人服侍,大脑供血不足思维模糊。从此,每周五下午,戎志茹都会早早处理完工作,乘上动车赶往军营。叶显军到南京休养,戎志茹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天天为丈夫按摩、喂饭……在戎志茹的细心照顾下,叶显军大脑主血管周围又出现了新生的小血管在代偿供血,慢慢地从扣扣子到生活能够自理,还先后取得了临床检验学大专、法律自考本科学历,并以驻地城市头名取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质。
仓晓:军官两救晕倒老人
1月31日的颁奖现场,还有两位穿军装的南京好市民:南京警备区政治部干事仓晓,武警南京支队的班长丁冲。
去年2月15日早上7时50分许,一位70多岁的老阿姨和老伴途经明故宫午朝门公园附近,老伴突发低血糖晕倒,老阿姨在边上急得直喊“救命”!正在上班途中的仓晓看到后,立刻跑到瘫软在地的老人跟前,背起老人往最近的医院跑。医生检查后说,幸亏送得及时,要是迟送半个小时,老人就会有生命危险。后来老人的女儿千方百计查到了仓晓单位,并和老太太一起到部队感谢。
去年10月26日晚6时许,他在乘坐36路公交车回家时,刚上车发现一位年近7旬的老人突发急病,倒在车里,浑身发抖,脸上的汗水像水洗了一般,嘴里还用微弱的声音喊着“救命”。
见此情景,他在拥挤的车厢里,单腿跪地托起老人,让老人呼吸顺畅些,一边打120和110,并护送老人从明故宫到火车站,直接把老人送上120救护车,才放心离开。后老人儿子特意从安徽老家赶到南京部队表示感谢救命之恩,原来老人是因脑动脉硬化突发疾病倒下的。
时下救人还要证明人,仓晓两次大胆救人却不是偶然:入伍20年的仓晓,2009年12月从驻香港部队交流来到南京警备区工作。
他热爱生活,乐于助人,曾伸出援手帮一个因家庭困难辍学的中学生重新走进校园,把一个智障儿童送回到母亲的怀抱……仓晓先后三次荣立三等功,还是南京市双拥先进个人。面对电视台记者的采访,他坚定地说:换上谁都会做的!
熊英:军装虽脱本色依旧
去年10月26日下午2点三刻许,处在待转业期间的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干部熊英到财大附小接孩子放学,突然听见学校东边约40多米外的金川河小桥方向传来喧哗声。他跑到小桥边扒开人群一看,河水里有一女一男,水已没过女子头顶,男的两只手在水中乱抓乱摆,只喊了两声“救命”,就开始往下沉。熊英立即翻过栏杆,跳下河堤,顺手拔起一根竹竿,转身跳入河中。
河宽约6米多,河水又深又臭。熊英先向离他较近的女青年游过去,求生心切的女子死死抓住熊英的衣服。熊英的水性本来还不错,但事出突然,衣服都没来得及脱,浸水后粘在身上,特别重,根本做不开动作。水很快没过熊英头顶,慌乱中熊英使出全身力气,死死地拉着那个女青年一点一点地游到了岸边。
女青年获救后,熊英再回头去找那个男青年,看到他已经抓住了岸边伸出的竹竿,被拉到了岸边,这才放了心。筋疲力尽的他,最终抓住了岸边一堆杂草,在热心群众的帮助下爬上了岸,这时他才发现手机被水浸湿,随即悄悄消失在茫茫人海。
后来,南京财大附小王燕副校长配合挹江门派出所民警,通过校信通,在学生家长的帮助下,终于确认了救人者的身份。
11月9日,南京陆军指挥学院为熊英召开了表彰会,并荣记三等功。谈到救人的事,熊英说:“我是军人,也是党员,救人是应该的。”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政委李爱平说:“在人民群众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挺身而出,体现了人民军队为人民的宗旨和良好形象,我们学院为熊英的纵身一跳而自豪。”
丁冲:天文台的编外导游
走进紫金山天文台,人们常会看到一位武警上士在为大家义务讲解,他就是武警南京市支队某中队班长、淮安籍战士丁冲。
紫金山天文台是我国第一个现代化天文学研究机构,前身是成立于1928年2月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又是著名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武警战士的丁冲就驻守在紫金山天文台执勤保障。入伍11年,他每天不仅要完成正常的执勤任务,还要不定时地进行设备巡检维护。不论刮风下雨,他都要第一时间赶到故障点,有时为抢修设备熬夜至凌晨三四点。当上班长后,带领全班战士学习业务,班里走出一批素质过硬的能人,圆满完成各项保障任务3000多次,自己也通过自学取得了本科文凭。
一次执勤过程中,丁冲发现天文台游人与日俱增,特别是外国游客越来越多,但专业讲解人员不足,有些游客没能听到解说就离开了。为此,他利用课余时间,向科研人员请教有关天文台的历史文化背景、科普知识以及人文趣事等,放弃节假日休息并编写整理解说词,而后模仿专业导游让班里战友试讲听取意见,不断完善讲解内容,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军旅特色的讲解模式。战士们听得津津有味,游客们听得啧啧称赞。他还刻苦钻研英语,把演讲内容译成英语口语,为外宾进行讲解。入伍10多年来,先后为中外游客义务讲解2700余次,得到了天文台领导、科研人员及中外游客的好评,被誉为天文台“橄榄绿讲解员”,俨然成为紫金山上的明星导游。
紫金山山高林密,各种意外都可能发生。丁冲曾救过被困在索道上的孩童、晨练摔倒的老人、迷失方向的母子、语言不通的外国友人……他以一位武警战士的情怀,为绿色的紫金山增添了一份温暖和关爱,被游客们带向四方。
(通讯员 朱玉生 徐宜佳 练红宁 金陵晚报记者 毛蕾 报道,本组照片由钱璐、陈撼洲、练红宁摄影或本人提供)(原载《金陵晚报》双拥周刊2013年2月4日)
熊英
戎志茹与丈夫照片
赵明才展示自己制作的雷锋题词和照片的挂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