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一读报纸,许多报纸刊登的新闻通稿中有一段:秦刚表示,如果安倍真的对邻国怀有敬意,真心想改善同亚洲邻国的关系,他就不应该去靖国神社,而应该去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而今年12月13日国耻日前后,包括人民日报、央视等许多媒体都出现这样不该出现的错误表述,多年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错误表述从来没有断过,根源还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馆名太长,让人们造成简读错误。为此,笔者再次呼吁,将该馆更名或增名为“南京大屠杀国耻馆”等,不至于贻误千万年!
“纪念”是形容对失去,或者死去的人或物一种留恋怀念的情绪,深切怀念;思念不忘。对“南京大屠杀”这样的耻辱历史,我们不是去“纪念”,我们纪念的是咱们的“遇难同胞”,而是应该吸取“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毋忘国耻,振兴中华,特别是发奋国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首先,馆名应短而易记。我们现在进入短词短名和信息微博网络时代,有必要对馆名进行调整,笔者建议参照瑷珲历史陈列馆的叫法,直接称作和增加“南京大屠杀国耻馆”或“南京大屠杀陈列馆”、“南京大屠杀血证馆”、“南京大屠杀史实馆”等,前者相比较更加直白和重量一些,可简称为“国耻馆”、“大屠杀国耻馆”。
其次,公交设施应与馆名相配套。应将地铁2号线云锦路站改为“大屠杀国耻馆”或“国耻馆”、“万人坑”站,让人们十分方便和醒目地知道“大屠杀国耻馆”的位置和交通。哪怕就是乘地铁、公交车就是不下车不出站,经过该站从广播里听到的报站名都能为之一震,感受到这座国耻馆的存在,感受到这段历史的悲怆,让人们产生一种历史耻辱感。
再次,将周边道路更名为相关路名。上世纪南京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两件事中有一件就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暴行。因此不少地名专家建议把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碑)周边的部分道路、街巷作些调整,有的可考虑更名为与大屠杀历史有关的路名如国耻路、大屠杀路、万人坑路等,将历史事件附着在地名文化里,让文化承载历史,影响和启迪后人,增强文化的历史穿透性,有利于人们记住国耻建设南京振兴中华,还能产生很好的宣传警示教育作用。
因此,名称科学不是小问题,把意思说反了,不是无知就是无耻,还让人家笑话,特别是一些媒体很不严谨,过去只是其他媒体,现在中央主要媒体也出现这样的错误表述是很不应该的,实在令人可怕!都说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根,这些年来我们过分强调了英语,加上拼音化严重,导致提笔忘字,外语翻译的汉语表达错误百出等严重问题,有志之士发动汉语保卫战,希望国家加强国语教育,提升人民的国语素质水平。特别是今天的这个错误表述,如果是出自外交部发言人之口,就更需要这位发言人好好补课了!希望经历这件事之后,我们的媒体都能严谨一点,请不要再“纪念”南京大屠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