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笔者)前日获悉,北京、南京、上海、四川等地许多媒体曾经报道过的九年九次重走长征路的红军女儿,去年已退休的南京籍女教师邓玉平又遇喜事,她在2006年8月8日发表在《解放军报》四版上的《长征路上血脉情》一文,入选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该书为全国通用的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今年8月首版,分为“热爱自然”、“观察社会”、“回眸历史”等单元,她的文章入选“回眸历史”单元,该单元另外两篇是《芦沟晓月》和《建国大业》。
《长征路上血脉情》是2006年《解放军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我心中的长征》征文稿之一,文中字里行间倾诉了作为红军女儿踏上长征路传承红军精神的实践,表达了红军后代对前辈的景仰之情。邓玉平的父亲邓志云12岁参加红军,长征期间爬雪山、过草地,朱德总司令亲切地叫他“小胖子”。从2004年开始,邓玉平开始追寻父辈的足迹,九年九次重走长征路,完成了一、二、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西路军等长征路线的踏访。她每到一地,都要去拜谒红军墓,缅怀红军和革命先烈。邓玉平还带着一面红旗,拜访各地健在老红军,俨然是红军战士的女儿回家了,与老人促膝谈心,聆听老前辈老革命的教诲,记录当年长征途中的真实故事,请老人在红旗上留下珍贵的墨宝,不少老红军都会叮嘱她:“在长征路上,不知有多少战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这些能活着走完长征路的人,确实是幸运的!请代我们向牺牲了的战友敬礼!”如今她已经拜访到220多位老红军,其中不少人在近几年里已经离世,因此这面红旗更加弥足珍贵。
长征归来特别是退休后,邓玉平坚持不懈传播长征文化,把长征路上拍的照片、收集的资料制作成幻灯和视频,为社会各界开设长征讲座100多场。讲故事、说历史、注入时代元素,与听众对话互动,有的大学师生听过讲座后暑假重走长征路考察老区发展,有的师生向大别山等贫困学校献爱心。
她的事迹在南京、上海等地都引起不小反响,其长征讲座列入了2013年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的内容,她被推举为上海市红军后代联谊会会长。
正如邓玉平在《长征路上血脉情》一文中所言:“长征路一路行来,我渐渐理解了父亲常说的‘比起在长征路上牺牲的战友,我已经幸福百倍了’这句话的含义,理解了父亲为什么一直那样忘我地为祖国工作,直至生命最后一刻。我深深感悟到,长征是一份永不枯竭的精神宝藏。品读长征,不能仅仅是沉浸在文献资料里了解人物、记忆事件;不能仅仅是停留在对雪山草地、石屋土路等红军遗迹的拜谒上。而应该是一种认知和进入,一种传承与弘扬,应该让伟大的长征精神融入我们的血脉,孕育出我们身处时代的独特光彩。”
据悉,明年是红军长征出发80周年,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已经向她发出参加重走长征路文化展览活动的邀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