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金陵晚报报道,安徽分拆巢湖做大合肥,细心的南京市民发现合肥路名几乎囊括安徽省内所有市县名,南京仅发现苏州路、扬州路、镇江路、南通路和靖江路等几条是江苏省内市县名,能否学习借鉴这一取名方式移植一些省内行政地名到南京,引发社会关注,但是市民感觉不错,认为能更多的融合入情感,两地专家意见不一,南京地名专家更是手直摇,理由是地名移植难以体现本地特色,容易雷同,不应提倡。
笔者认为,任何事情都不要绝对化,适当吸收一些省内市县名称,对于做大做强省城,提升省城的包容度,为省内市县做做广告,应该是两全齐美的事情。
一是移植地名各地都有。从北京、上海到每一个县城甚至街镇的路名,都有移植的成份,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是相互抬轿子,共享文化和知名度,也一种文化互动。南京在民国时期就有许多移植地名,它体现了当时民国首都的地位,而且许多地方在南京移植地名,还是有偿命名的,象北京路、云南路、上海路等。上海人现在就比较精明,想命名拿钱来,其中江苏省某市在上海命名一条名,花了20万元的绿化费唷。
二是体现省城的包容度。南京是一个非常包容的城市,但是包括地名在内的文化包容吸收和借鉴不够,应当兼收并蓄,至少是本省市县名里也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南京一方面喊着要多用古地名,一方面又出现一些不伦不类的地名,如河西的高山大川片,新火车南站地区的花草片,真让人读不懂,而且晕头转向。说明了南京地名资源还是富有的,特别是火车南站假如能按照方位命名几个地名,如东边弄个无锡路,南边加个芜湖路,西边来个合肥路,北边有个泰州或淮安路,该有多好。
三是不要思维绝对化否定。市民本着感情说的,有自己老家的地名总让人有种回归的感觉,而专家则总是强调不照抄照搬别人的东西,要突出本地的地名文化,实践中的情况却有些纸上谈兵,许多地名不是专家来命名的,而且底下报上来的,专家也不可能都否定掉,那样既伤感情,又失面子,弄得很尴尬。因此,既然这样,地名就应当搞活,各种都有,其中包括利用闲暇资源,适当补充一些行政地名,有助于提升南京的形象,扩大南京的影响,彰显南京的省城魅力,特别是许多地方都命名了“南京路”,南京为何不能投桃报李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