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体报道,安徽铜陵36名县处级干部工作日志上网接受群众在线评判。据了解,网上公开干部工作日志,这在全国尚属首例。安徽铜陵的干部“工作日志”制度,从2009年5月就已经开始施行,目前范围已经扩大到包括社区在内的所有领导干部,领导干部写工作日志已经成为其日常工作的一个基本环节。
此前有报道称:4月1日起,河南中牟县开始推行干部工作善抓具体日志(档案)制度,要求科级以上干部每天至少做一件具体的事,要记日志详细记录。县委、县政府专门印制了工作日志笔记本。
读了这两条相似的消息,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形式主义的东西却得到推崇,让人十分不解和尴尬。笔者曾以《愚蠢的创新》和《画蛇添足的又一现行》对后者进行过评论,现在不能不再一起作些议论。我真不知道,我们干部做工作的着眼点和根本点是什么,是为了写下日记供上级领导欣赏,还是供人民群众围观?可见,这种强推工作日记的做法,指导思想本身就是错误的。
一是搞大量泡网不如深入群众中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领导干部触网是与时俱进的体现,但是如果以网络代深入代走近,就脱离群众了,特别是身在基层的县处以下干部,更要经常扎到群众中间,知道群众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困难,而不是在网上等群众反映,再级级批转,落实也许是猴年马月,甚至没有了下文。象南京等地推出的网格化管理方式,就有助于了解民情、及时反馈,特别是问题一旦出现或萌芽,基层干部就贴上去,对情况了如指掌,而不是麻木不仁,一问不三知。其实,中国的老百姓是最善良最爱国,只要我们的干部经常跟他们打成一片,帮助他们,关心他们,心与心地交流,他们通情达理,讲求奉献,支持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怕就怕脱离群众,特别是一些基层干部把自己当成了“官”。一句话,网络代替不了“脚步”,干部腿勤一点,事好一点,心诚一点,干群关系自然会紧密。记日记作为干部自己的工作需求和个人爱好,未尝不可,何况日志还有隐私、思考、设想等不能或暂时不便公开的内容,真不知道作出这种决策的领导干部知道不知道焦裕禄、孔繁森的日记是怎么写的。再说了一个领导干部真正坐在电脑前打字,也不是很可能吧,何况还要花一定的精力和时间,毕竟要公开的,每天记日志至少半个小时,加起来不是一个小数字,不是浪费和折腾,又是什么?
二是写工作日记不如记群众困难。铜陵市委书记姚玉舟说:“网上公开干部工作日志,既是党务、政务公开的要求,也能时刻‘拎拎’领导干部的耳朵,提醒他们每项工作都要切记对群众负责,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这话既体现了个人的官僚主义权力色彩的浓厚,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也看得出其官话十足,为什么是要提醒他们,而不是提醒我们?我真不知道这位书记和他的同志们记下多少群众的困难需求和人民的呼声建议,解决了多少实际问题,特别是在铜陵建设和发展上作出些什么贡献。有句话说得好,好事不说跑不掉,坏事不讲不得了。因此,我们不妨将记工作日志改为记每天看到和获知的群众实际困难和问题,思考研究如何解决的办法,这才是真正的民情日记,当然更离不开对工作失误的反思和警示,离不开对学习提高的自问和自省,体现“吾日三省吾身”的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