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不少地方热衷于在公交、地铁上普及英语广播,以为这就是大都市的标志,这就是开放的姿态。其实他们忽视了一点,就是文明比英语更重要,非英语国家不可能处处都有英语,最根本的还是要依赖文明水平来赢得老外的友情和友谊。
实质上乘坐城市公交地铁时听到的那些刺耳的英语广播,对绝大多数乘客来说是聋子的耳朵——摆设,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资源,而且挤掉了我们的文化,对我们的文明也没有益处。笔者认为,应当充分运用这一珍贵的时间,进行文明劝导,提升文明水平。
将英语时间改成或部分改成文明时间。如:用这个时间播出“各位乘客,地铁是公共场所,请自觉遵守秩序,文明乘车。”“排队乘车、尊老爱幼,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请站在上车区排队乘车,保持下车通道的畅通。”……这些善意的提醒有助于乘客良好乘车习惯的养成。
英语广播再多,不如文明做得好。对于老外,我们不能仅用说英语来为他们提供方便,而要用文明和爱心行动来让他们获得感动,同时改掉我们的不良习性。正如我们到外国去,虽然没有处处汉语,他们的秩序、文明、热情却让我们收获感动和震撼。相反,外国不少景点,竟然只用中文标识着一些禁止和注意点,倒叫我们感到很不舒服。完全可以这样认为,只有社会文明了,说不说外语人家未必在乎,而我们这样把英语当成上帝,不仅显示出不自信、不平等,还有一种自取其辱,甘当“哈巴狗”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无知心态。
文明要经常讲,不讲不知道,不讲就堕落。社会就是这样,坏事不讲不得了,好事不讲跑不掉,经常拉袖子抽个醒,有助于社会文明和素质的提高。文明要年年讲、天天讲,才能让大家脑子里绷紧文明这根弦,并以身作则付诸实践,每一个人都做好了,整个社会群体就是大好了。就说南京的青奥战略也是一样,先把文明养成做好了,开会的时候说英语也不迟。(练红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