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针对各地仿古商业街区日益泛滥的现象,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1月13日在“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专家座谈会上呼吁:“不要再搞仿古一条街,因为这不是文化城市建设的方向!”新长征人练红宁认为文物局长一家之言,不仅起不到制止的作用,反而会让此风更加泛滥,因为文物局的职能要做的是做好保护的同时,要有所作为地引导各地向健康的方向努力,无所作为最终只能导致“毁城”事件的不断发生和假古董的层出不穷。
针对城市改造创新,众说纷纭,各有主张。前不久,因为两者相似,收费收入却远不如免费的杭州西湖,围绕南京玄武湖的升级开放,就曾产生“主动作为”与“无为而治”两种意见,且“无为而治”的观点出自一些建筑专家教授之口占据上风,“主动作为”的观点出自草根和官员之口孤掌难鸣。
草根的观点很简单,既然玄武湖是历朝历代整治出来的,没有过去的创新建设,至今可能是荒山恶水,不可能出现亭台文化、诗词联赋,我们当然有责任与时俱进,为玄武湖留下一点时代印痕。只要符合它的特点和百姓需求,我们主动作为适当进行一些增减调整,有何不可呢?至于那种这也不能碰、那也不能动的观点,是典型的消极思想,体现在城建改造上正是一种懒政行为,也是对未来缺乏责任感。
谁都知道,一个城市的发展都是历史的升华和叠加,从而实现文化传承和丰富发展。时下,修旧如旧、保持纯真的绝对化观点,是不切实际的“钻角尖”,特别是现代条件下,给古代建筑里巧妙地装上电灯等适合现实需要的东西,难道都不能吗?象长江三大名楼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都是历经战火多次重修重建的,有的达到几十次;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也是多少代人修增的作品。任何建筑文物和历史文化,都需要后人进行修复和升华,否则早消失和湮灭在历史长河中了。我在踏访长江长城长征及边关的过程中,参观过不少历史遗迹,就是因为人们的无为而治和不加维护不加修缮,让后人看到的只是一堆荒土草丘,这种无为而治的后果与圆明园的强盗火劫结局异曲同工。因此,我们应摒弃无为意识,在保护好的同时,更要注意修缮好,那种一点不能动、原汁原味的思维,最终导致建筑和文物不是倒掉就是垮掉,即使文物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远比实物价值更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实物不在了其文化价值自然也就越来越淡了。
当然反对无为而治,不等于大拆大换大变大新。关键是我们在城市改造中除了保护好老建筑古文化之外,还要在新的建设中体现文化,特别是城市的新车站、机场、展览中心等大型地标建筑,要赋予更多的中华元素。象武昌火车站的汉代元素就值得推崇,让人出站就会感受到汉文化氛围;象浙江湖州号称“毛笔之都”,我曾建议湖州新火车站建成一个毛笔造型,展示城市文化特点。建筑无特色,城市无特征,让我们的眼睛都看花了,作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十大建筑的北京火车站虽然已经五十多年依然能让人感受到中华文化,体现出京城门户的地标特征,相比较现在的高铁火车站豪华博大,千篇一律,如果不看名字恐怕真容易弄错地方。不把文化元素赋予到创新和发展上是无为而治的另一种表现,也是人们比较担忧的文化褪色和虚无现象。
其实,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新长征人练红宁认为,在对待城市改造的问题上,我们既不能自捆手脚、无所作为,又要科学布局、紧跟时代,特别是在创新发展中增加和丰富中华文化内涵,象江苏扬州将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水清城美,敢比苏杭,对历史和后人都有了交待。当然,在现代建筑中,我们还要注意树立精品意识、体现文化个性,古为今用,仿而不糙,结合现代,避免山寨,确保今天的建筑文化能够成为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