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青春,共筑未来”。随着青奥会口号的发布,南京进入2014年青奥会倒计时1000天。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表示:“通常举办奥运会或者亚运会等国际大型赛事,主办方都会强调‘遗产’问题,这当中包括物质遗产、社会遗产、文化遗产和体育遗产。南京青奥会要在这几方面下足工夫,为这个城市留下深刻的奥运烙印。”笔者觉得,南京可以在这方面放眼世界、纵贯古今、高屋建瓴、放开手脚,不仅要成为青奥范本和模式,而且要打造世界青年文化交流中心,在品牌效应、创造能力、青年影响等方面实现突破。
传承文化,品牌很重要。北京奥运会留下了“水立方”、“祥云”、“鸟巢”、“精美绝纶”等,上海世博会也有了“东方之冠”等文化遗产和品牌,都在人类历史上写下了光彩的一页。因此南京青奥会的相关命名也好,还是相关建设也好,都要有意识地做文化,比如青奥地名、青奥街区、青奥建筑等,既要有特色,又要能打响,不能做成闷雷,更不能因为讲勤俭办奥运,就该做的项目也简化,结束之后不是卖掉就是毁掉,搞临时工程或者市场项目,这本身就是对文化的忽视。因此,应抓住机遇,树立奥运文化大品牌意识,在反正要花钱的情况下,力求少花钱办大事办成文化遗产,从而为未来人民留下宝贵的财富。
传承文化,创造是前提。文化承载历史,南京这次赢得千载难逢的机遇,也可以说是为刚刚起步的青奥文化白纸上写文章。虽然我曾经提出的打造文化青奥城和青奥塔的建议,被束之高阁,但是随着国家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特别是能在几百上千年之后,南京还会有青奥烙印,就需要及时进行补救,创造性地留下青奥文化遗产。由于这届青奥会可能成为未来青奥的模式和范本,南京就更应当在创造创新上做出好文章。试想,没有古人创造的夫子庙那有今天的秦淮风光;没有民国时建设的中山陵,哪有今天紫金山的游人如织;我们能花钱将600年前没有建成的阅江楼建成了,为什么不能让青奥有个标志性建筑和文化品牌留给后人呢。
传承文化,青年是主角。青年是世界的未来,更是文化的传承和接受者。因此,我们不能就青奥说青奥做青奥,而应该把青奥当作一座桥,搭成团结聚合世界青年精英的舞台。新加坡首届青奥会的文化交流项目就达数十项,那么南京就更应该在这方面下工夫,把青奥会办成全世界青年文化交流会,让全世界青年都能一起到南京来。看问题做事情就是要站得高看得远,如果只是站在青奥本身去搞文化,不仅面窄而且受众很少,算不上成功和经典之笔。相信南京人会举一反三,可以打造出诸如世界青年论坛、全球青年文化展示之类的项目,使南京成为世界青年心目中的圣殿,成为世界青年相聚的中心,那才是我们南京人和中华民族的又一伟大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