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6日-31日,75岁的中国台湾著名作家、历史学家、时事评论家、学者李敖大师在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先生的三顾茅庐促成下,从宝岛台湾二度回到祖国内地展开上海世博行活动,顺带送儿子李戡到北京大学读书,先后参观了上海世博园、博物馆、书局,杭州西湖、岳王庙、浙江博物馆特别是《富春山居图》,召开了《李敖大全集》修订版发布会。李敖1949年离开北京到上海读过几个月书后,又离开上海去了台湾,61年时间仅2005年9月19日访问大陆展开“神州文化之旅”离开台湾,到达香港、北京和上海等地,分别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进行了演讲,其余时间一直没有离开台湾,也没有到过外国。新长征人练红宁在凤凰网上把李敖世博行的相关报道全部看了一遍之后,不由得对李敖更加景仰,愚以为这位大师的可亲可敬之处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人谦虚真诚。从视频中看到,李敖的“谢谢”二字恐怕是他说得最多的词语,不管是对为他解说的领导或解说员,还是与他交流的民众,亦或媒体的记者,他都是“谢不离口”。显然这才是大师的境界,不要说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说这话,不少中年人甚至领导干部也难于启齿。“谢谢”二字,让别人感到温暖,使自己得到理解和包容,是生活和谐的一种美好沟通语言。常言说得好:“一句客气话不要钱的”,我们生活中如果多些“谢谢”,多些感恩意识,多些包容别人,这个社会就会减少摩擦,就会有太平盛世。没有架子,没有威风,朴实待人,大师的平凡普通让人们心与心的距离拉得更近了。甚至连陪同他的刘长乐先生也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刘先生堂堂凤凰总裁却能站在一旁当配角、寡言语、少镜头,这也与时下一些人的风头意识、炒作意识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二、言谈举止精当。李敖大师在沪杭参观,首日进入上海世博园的中国馆、台湾馆、上海馆、黑龙江馆等场馆。他提笔在中国馆写下:忧患一生,四处游走,来到沪滨,喜欢阿斗。在台湾馆两次许愿“两岸和平”,正如他强调的“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可见李敖的中国意识是强烈的,这也给了现在一些无知者有力的回击。他还解释了阿斗当年是最守法的君王,并非现在传成的所谓的扶不起的阿斗。在上海博物馆他写下“富可敌台”,他的解释是“本来是富可敌国,上海博物馆这边也很多收藏,可以和台湾故宫博物馆里被偷走的文物媲美了”。这也表明李敖作为历史大师,对古代文化的研究和掌握,是不少人难以比及的。
三、知识底蕴深厚。在与周立波等人见面时,他们聊起历史话题和时代变迁,让观众大开眼界。在“李敖世博行”的发布会上,他认为“现在资讯发达,乡愁很过时了。”而且他的《李敖大全集》就有三十册。他认为写书也是学习的过程,不是在那里胡思乱想,而是要边学习,边写作,特别是要到图书馆查阅许多历史图书资料。特别是提到他儿子李戡的《李戡戡乱记》也是通过更多的读书研究写成的,不是写小说、编故事,那样是肤浅的没有价值的。在杭州游西湖和参观《富春山居图》后,他说 “我这次来杭州,最重要是看了《富春山居图》,为什么这么有兴趣呢?除了艺术的纵深,还有象征性的目的,就是经过这乱世的乱泥,这幅画能让两岸合在一起。”他甚至开玩笑实在很喜欢杭州,希望杭州能给他一个坟,表达对杭州这个天堂的羡慕和赞美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