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在《人民日报》《新语·谁是当代文化的敌人》专栏发表《警惕自我糟蹋文化》一文,应该说是一篇一针见血、直击大主题的好文章,但是作为读者觉得这篇文章力度不够,层次不清,文风漂浮,过于零乱,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剑钝文乱,大师老矣。
糟蹋文化已经是当前的公害之一,不仅被拆掉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而且造起了不少卖吆喝和卖吃喝的假古董,其实这些只能作为一条商业街一个饭店而己,没有多少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只不顾能挣一点高价酒钱且能满足一些人享受甚至疯狂而己。象冯老这样的战斗檄文,却没有点到一个典型例子,显然与前些年读到的冯老对春节文化失传的精辟分析,根本不能相比,那篇文章至今都有印象,有理有据,有事有例,层次分明。如今的冯老也可能顾及面子地笼统地点了一下,说得好听一点是包容,说得不好听一点是纵容,没有理直气壮地批评甚至纠正,特别是抓典型更是不够,所以我说冯老剑钝了,也怕得罪人了,当老好人了,文化人该说的就要说才对,别藏着抑着,让挨批的人还在哪里哈哈大笑,打的是空靶子。
冯老过去的文章总是条理很清楚,而且让人读来容易归纳,便于理解,但读了这篇文章,却有点“东一榔头西一棒”的感觉。无论是对“伪文化”的揭露还是对“影视文化”的抨击和“市场文化”的分析,都有点煮夹生饭的感觉,言犹未尽,言不由衷,文章前后风格还不相容,甚至后面都有点领导讲话的公文式说教,冯大师的文采魅力已难找到。因此,我觉得大师文章紊乱,读得人有些累,用的是弯剑锈标。
基于上述原因,我认为大师老矣。尽管这次语文教材引出鲁迅撤退风波,但是鲁迅的前后文章都是一样有文采有力量的。鲁迅不仅是亿万中国人学习的榜样,也是冯大师等老一辈的楷模。做文如鲁迅,做人似鲁迅,这才是我们国家的希望所在。因此,大师们更要通过认真地批判,努力地建议,尽心地支持,科学地调整,从而让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发展得更好更快,更文化更和谐更幸福。
一家之言,有所冒范,望大师海谅斧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