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份京津冀在养老方面协同事项分析。
常识认为,“双向需求”是协同的基础,只要双方各有需求,就能派生出合作项目来。
北京、天津的养老压力巨大(包括河北省自己),这是不争的事实,养老产业缺口太大,建养老院已经成为城乡居民的钢需。到河北养老这件事,早在2014年就提上议程,但落实的不好。现在,作为民生的重大事项,借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机遇强力推动。
该创意涉及到如下基本问题:
一、河北省为北京天津建养老院,既是协同发展项目,又是乡村振兴项目
河北为京津开办养老院,既是北京天津的民生问题,同时也是河北的乡村振兴专题,是河北农民增收,县财政增收的大问题,互为需求,各得其所。笔者举例分析,建养老院的数量达到500家,每家入住1000人,吸引50万京津老人进入河北养老,如果经营的好,可能有更多的北京人,天津人到河北省养老,河北会有更多农民就业,让河北的县域,让河北的农民挣更多的收益,这是典型的城乡融合举措,加速农村的城市化。故,京津两座大城市周边市县应当抢抓机遇,专题研究为京津的养老的问题,为北京的养老机构落户你那个县(区)创造条件,主动与北京天津对接。
二、养老的方式和模式
1、建规范标准的养老院,不建议高档豪华,应当面向中下层群体,面向平民,一定要规范。今日在石家庄调查民政局办的养老院,非常的规范标准化,患者家属对服务事项和服务态度非常满意,河北人有能力办成高质量服务的养老机构。
2、在河北地盘上建养老社区(养老地产项目),由老人有选择的租住单元,相当于居家养老,享受社区的公共服务。采取智能化管理。自理能力差的老人,采取保姆住家服务方式,或者钟点工方式,专项服务方式,房租及工资比在北京市内低的多。
3、租赁乡村宅基地(闲置的农家院),租几分土地(大棚更好),自己种蔬菜花卉,养鸡鸭兔子等,属于田园养老,田园养生,阳光养老,自然养生。笔者了解有这种需求的老年人很多,种菜上瘾。这种情况需要村庄集体经济组织出面组织管理。盘活村庄的宅基地,这方面浙江、江苏已经积累很多经验,非常开放灵活。河北农村的空闲民宅基本处于沉寂状态,河北农民的观念保守迟钝,几十年不变,有些旧宅闲置几十年,老百姓保守,基层干部也保守,政策保守,建议这次借协同发展之机,推出盘活宅基地新政。
4、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的经验最早是河北邯郸市广平县的刘贵芳夫妇创建,笔者四年前考察过。刘贵芳受到李克强接见,获得国家表彰,但是河北没有推广开,政府给了不少荣誉,但并没有实际帮助,反而由山东的临沂做成了气候,政府强力推动,成了全国的学习典型。具体如何办成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京津冀三方协调。
三、养老院的投资方式,资金来源
1、来自北京的直接投资,官办或者民办,采取租赁村庄集体建设用地,自建养老园区,或者集体建设用地入股,股份比例双方协商。按政策要求,国家应当承担国民的养老的责任,信息时代,世界各国的信息非常透明,发达国家已经较好的解决了养老问题,就连台湾、香港、澳门都有优越的养老制度,而我们作为优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没有解决,具体到北京、天津到河北办养老院,投资如何解决,需要当事人双方协商。请参见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
2、河北的企业投资,组织企业家下乡考察,养老作为朝阳产业,投资的人很多,建议由企业家协会、商会组织招商活动。村庄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入股,也可以探讨由村庄集体经济组织创建本村金融互助合作社,在本村集资,专项用于创建养老院,再从银行贷款一部分。号召本村在外工作的老乡投资家乡的养老院,近日国家9部委发文《我的家乡我建设》倡议,也是这个意思。
四、全新的养老理念,让老人在幸福快乐中过好每一天
1、把养老社区办成老年大学。安排各种学习、体育、娱乐、养生活动,包括书法、绘画、唱歌、乐器、舞蹈、太极、微信视屏制作,玩微信、剪纸、编织、花卉栽培、中医康复手法辅导、参观旅游、科普讲座等等,设专门的活动场所,安排公共活动,同时一定要有私人活动空间,照顾好个性化需求。
2、科学的养老养生生活。包括医疗养生,康复养生,食疗养生,阳光养生,绿色养生,天然养生,劳动养生,文化养生项目,帮助写回忆录、整理科研资料,临终关怀等等。让老人享受丰富多彩高质量的生活,让子女放心安心工作。 在这方面,台湾地区做的好,可以学习借鉴,甚至可以引进台湾投资,直接办养老院。西方发达国家有完善的养老制度,中国的养老应当借鉴。
五、把养老院放到河北的县城,作为乡村产业
1、河北城市土地资源紧缺。把养老院放到河北的乡村,比较好解决用地问题,解决的办法很多,地价相对较低。
2、养老收费低,解决中低层群体的养老,北京的养老院,入院费月4000----15000元之间,河北城市的养老院平均5000元,把养老院建在农村(尤其是山区),土地价格地,员工工资月低,食品价格更低,养老院收费4000左右,这个价格会吸引更多穷人进驻。
3、安排当地农民就业,让当地农民在家门口挣钱,也让村集体增加收入。河北农村的真实情况,农民除了几亩地的粮食收入,再没有其他收入来源,优质劳动力外出打工。村集体也一样,没有收入来源,乡镇政府给村委会下达创收指标是5----10万不等,一些村庄还是完不成任务。所以说,北京的养老院建到河北的乡村,是实实在在的富民项目。举例分析,在一个乡镇,或者一个村庄办成一家养老机构,入住1000人,按着每月住养费5000元计算,全年6万元,这1000人就是6000万,这6000万元进入养老院,进入当地的消费市场,当地农民就业百人或更多。围绕养老院的消费,自然形成庞大的服务系统,涉及到方方面面,带动相关服务业,包括:养老人员及工作人员的吃、住、行,停车、购物,子女探望,农产品采购,交通、仓储、运输、快递、餐馆、理发、电商、尤其是绿色食品供应。市场需求的调节,缺什么马上有人来做。如果一个县(区)建20个1000人规模的养老院,你这个县一年将有12个亿进入,将带动当地经济全面发展,农民挣了钱在当地消费,肯定增加税收,绝对是富民工程,富县工程。
村集体经济组织注册盈利性服务公司,负责组织管理,参与其中,也一定能挣到钱。就像天津蓟县的农家乐,做成了规模,做成了品牌,天津市民家家户户都去过,去过多次,一条龙服务,产业链各环节无缝对接,做的相当成功。现在已经影响到河北承德、唐山。养老院在一个县做成功,产业链理顺了,自然也如同天津蓟县的农家乐一样,盘活一方土地。全村、全县围着养老干,干部围着养老转,房子围着养老建,形成“产城融合”同步发展新格局。
京津把养老院办到乡村,是典型的城乡融合项目。养老人员享受田园生活,定制食品,促进绿色种植业、绿色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吸引当地农民回乡。近日中央9个部委发文“我的家乡我建设”倡议,实际上,入住养老院的老人,各方面人才都有,完全可以向养老人员发出邀请,请他们咨询策划,帮助当地乡村发展经济、文化和社会治理的事情。
六、北京人到河北养老,为北京疏解人口,也是河北省县域招商的好项目。
1、河北接纳几十万北京的老年人到河北养老、旅居,减少几十万人在北京的消费,属于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具体运作。减少北京人口压力,养老压力,减少子女负担,让子女放心的工作。这就是京津冀协同的好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