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访陈望道儿子陈振新是在复旦大学校园内,这位近80岁的老人不辞辛劳地带着记者辗转于校史馆、复旦大学陈望道旧居,讲述一位马克思主义实践者在上海近半个世纪的跌宕人生。
陈振新说,父亲自始至终是马克思主义的“信徒”。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后来到上海,参与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又通过组织工会和出版刊物,对工人和青年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他曾一手发起组织机器工会、印刷工会,使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紧密结合;他在党创办的外国语学社讲授《共产党宣言》,刘少奇等一批后来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是学员;同时,他改革《新青年》,编辑《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巩固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舆论阵地。
不管在复旦哪个角落,陈振新都能感受到父亲的气息。1952年,在陈望道任新中国首任复旦大学校长后,他就这么每天穿梭在校园当中,关心着师生,甚至图书馆里一盏坏了的灯泡。“刚才我们走过的校门,是父亲在复旦大学成立60周年时,从自己稿酬中取出一万元修建而成的。”
陈振新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根植在陈望道的血脉中。“每年9月开学典礼,时任校长的父亲致辞时,多次对学生说,马克思主义就是一种科学,而且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科学,是一切科学的科学、一切工作的科学,对于一切科学、一切工作都有指南的作用,它能帮助我们高瞻远瞩,勇往直前。”在毕业季,给毕业生的题词中,陈望道也是语重心长地写下:到祖国所最需要的地方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叶蓁蓁,木欣欣,碧梧万枝新。”追望先生的一生,那些生命中灿若辰星的闪光点,就着信仰的力量,一脉相承,塑造起越来越丰盈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