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利用水平如何提升?文物主题游径如何建设?文物与旅游如何深度融合?12月19日至21日,由福建省文物局指导,泉州市文物局、中国旅游报社联合主办的2023泉州市文物保护利用和安全管理暨文物主题游径建设研讨培训班在惠安县举办。
业界资深人士、专家学者围绕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文物主题游径建设、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等主题进行授课,并组织开展广泛交流互动,积极推动文物保护利用,助力泉州“世遗之城”焕发新光彩。
提升文物保护水平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之平认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是文化遗产的守护者,应加强专业技术能力,保护好文物本体、历史环境的真实性、完整性,让文物“益寿延年”、永续传承。
2021年7月,“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前副主席、中国文物学会世界遗产研究会主任委员郭旃说:“泉州世界文化遗产来之不易,要注意世界遗产的综合效应和根本效应,进一步加强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
加强文物保护利用,严守文物安全是前提和基础,也是红线、底线和生命线。“泉州文物点多、面广,安全防控任务繁重。”泉州市副市长陈小辉说,各县(市、区)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文物保护利用的政治自觉,进一步压紧压实文物安全责任,开展文物安全整治提升专项行动,健全完善长效保护机制。
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吕秀家说,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深刻认识文物保护的重大意义,守住文物工作红线、底线和生命线。加强保障,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和经费支持。做好普查,夯实文物保护工作基础。
近年来,泉州积极推动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相关工作取得实效,泉州市文物局被国家文物局评选为先进集体,鲤城区入选全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地区。
“近年来,我们以打造‘世遗典范核心区’为目标,以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为抓手,建成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展馆,出台系列政策措施,设立8个街道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为鲤城文化遗产筑牢‘防火墙’。”鲤城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文化股股长林志福介绍。
建设文物主题游径
培训班期间,与会嘉宾围绕文物主题游径建设积极建言献策。
“全国各地文物主题游径建设目前还处于挖掘凝练游径主题阶段。应充分考虑消费者需求,以打造IP的思维来创新打造文物主题游径,让文物真正‘活’起来。”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重要问题研究》总课题负责人刘士林说。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旅游研究中心主任蔡红认为,“有效利用”是文物主题游径发挥价值、产生效益的实现路径。要鼓励形式创新、业态创新、技术创新以及传播创新,建成人文游径、智慧游径以及快乐游径。
“建设文物主题游径,要从原来的传统性单纯保护向保护与利用紧密结合转变。”中国建筑集团首席大师宋晓龙表示,在探索革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过程中,应以特色主题为统领,连片保护为基础,整体展示为重点,融合发展为牵引,推动文物活化利用。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文旅研究中心副主任董瑾认为,开展文物主题游径建设,不仅要释放价值、传播价值,还要创造价值,做好文物保护利用中的展示,推出研学旅行等产品,加强线路统筹、点上深耕,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
第一次来泉州的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曹劲被丰富的海丝遗存所吸引。她建议,泉州可整合22个世界遗产点资源,串点成线,创新推出不同的文物主题游径,并通过举办活动、户外赛事等方式,让更多游客感受泉州海丝文化的独特魅力。
“专家授课内容生动丰富,为我们馆开展文物主题游径建设提供了重要借鉴。”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副馆长林瀚介绍,接下来,将围绕“福船”与海丝主题,积极创新产品和活动,让更多游客了解“福船”背后的精彩故事。
今年7月,鲤城区依托文化资源优势,推出了“活态文物游”等3条文物主题游径。“主题游径诠释了泉州鲤城多元文化特点。”林志福介绍,鲤城区还将文物主题游径接入线上平台,通过VR以及视频展示等方式,让广大游客充分领略古韵鲤城的魅力。
创新讲好古城故事
随着文旅融合不断深化,大众旅游升级发展,“文物+旅游”日益升温,催生了“博物馆热”“考古热”“文物热”等。跨界融合成为讲好泉州故事的有效途径。
泉州作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首届东亚文化之都、世界遗产城市,文物资源丰富。陈小辉表示,泉州要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从游客的角度抓好“点”的提升,将遗产和文物转化为文旅产品;“点”“线”串联,做好全市世界遗产点的保护利用工作,精心打造数条泉州文物主题旅游线路,在展示泉州深厚文化底蕴的同时,让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