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前后,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马克思主义通过学生等知识分子在金寨开始传播。在党的政治路线的引领下,金寨早期共产主义思想不断传播,各地以马克思主义和新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小组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随着形势的发展,各地的党组织也陆续建立。
一、早期新思想能够传播、党组织能够建立的原因浅析
1.社会矛盾的激化,促成了内因形成。
统治阶级对人民群众在经济上盘剥严重。以“皮丝烟”生产经营为例,因为地理气候原因,金家寨等乡镇的“皮丝烟”质量优异,十分畅销,省内外客商竞相贩卖,烟坊老板大发其财。但烟业工人十分工资非常低,仅能维持1-2人最低生活。工人们多次要求增加工资,均无法实现。雇工、租地中农民所创造的经济价值五分之四均被地主剥削。农民在遭受经济剥削外,还遭受苛捐杂税和兵丁夫役的盘剥,生活悲惨。
统治阶级对人民群众在政治上压迫严苛。县、区、乡、保、甲的系统封建政权体制,实质上就是与封建的经济制度相结合的统治机器。为管理地方、催要钱粮、征集兵差夫役,还设有民团、自卫队、团防局、小保队等武装组织。出任县长、区长、乡长、保长的,都是豪绅地主或官僚政客。广大工农没有主张自已权利的地方。
2.新思想的传播,客观上创造了外因。
1919年的5月4日,为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行为,北京大中专学生罢课集会游行,要求拒绝在巴黎和会上丧权辱国的签字。第二天全北京市学生举行罢课,全国各地各界民众奋起响应。地处鄂豫皖三省边区的金寨地区也深受影响,“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主义”等革命口号传遍金寨各地。十月革命后,金寨籍在上海、南京、武汉、安庆、芜湖等地工作和求学的进步知识分子,“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初步明白了中国 2000 多年封建统治和中华民族国弱民贫的根源。他们寒暑假回乡,或学成归来,带回了许多马克思主义理论书籍和进步刊物,先是在燕溪、明强、志成学校和笔架山农校师生中传播,而后逐渐向社会扩展,使封闭的金寨山区的一些进步知识分子开拓了视野,看到了社会发展的光明前景,开始了新的探索。
有了以上内因与外因的共同推动,在党的政治路线的指引下,金寨地区早期党组织的发展就顺理成章的开始了。
二、金寨地区早期党组织的建立情况梳理
1.学习小组建立的情况。
1920 年 10 月,燕子河燕溪小学成立了以学习马克思主义和进步书刊为内容的学习小组,校长徐符西,教师刘长青、刘锡凡、郑其代、李德甫、敖发台、杜小木 7人组成学习小组,徐狩西任组长。“每天晚上学习,讨论如何在中国实现革命,推翻封建军阀的统治,打倒帝国主义,铲除一切不合理的制度;笔架山农校、志成、明强、淠阳等小学也成立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读书会等组织;1924年寒假,陈绍禹在金家寨组建豫皖青年学会;白沙河禅堂的蚕为学校,组成了同学会,学习马克思主义和进步书刊;詹谷堂、袁汉铭在志成学校组织了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会,一边学习马克思主义,一边进行社会活动;袁汉铭、胡攻非等人在商城创办商城书社,经营马克思主义理论书籍和进步书刊,团结大批青年学子。
2.早期党组织成立情况。
1924年10月,在笔架山农校成立了党小组,不久,党小组扩展为党支部,李梯云任书记;1925年3月,南溪明强小学建立党支部。年底,明强小学党支部与笔架山农校党支部合并,成立特别支部,詹谷堂任书记;1926年秋天,中共简家坳支部成立,书记李声武;1926年8-9月,白沙河禅堂支部成立,书记汪少襄;太平山支部成立,书记汪品清;1926年10月,商城、罗田、麻城3县边区党组织负责人在李梯云的主持下,成立了中共商罗麻边区特别支部,萧大椿当选为书记;1927年3月,漆家店党支部成立,书记罗银青;1927年10月,中共燕子河支部成立,书记刘仁辅;1927年11月,中共古碑冲支部成立,书记袁继安;1927年11月,中共白塔畈支部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