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1月上旬,红军突破国民党第二道封锁线后,中央红军卫生部驻扎在了湘赣边界的湖南汝城文明镇沙洲瑶族村。如今,80年过去了,红军身影已渐模糊,但在他们走过的这个村子里,一本业已破旧、泛黄的“红军书”却依然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
在村民朱君志的眼中,这是一本祖孙三代相传的“传家宝”。虽然平常并不轻易示人,但是面对重走长征路的记者,朱君志却欣然翻开了这本他用红布和土烟叶层层包裹的“红军书”。
翻开泛黄的书页,我们仿佛是在触摸历史。这本“红军书”为32开,共约140页,为钢板刻印,每页约300字,用铜钉装订。因为年代久远,封面和前几页已经有些残缺。
记者发现,这本“红军书”前半部分为《指导员》《政治委员》《政治部》等6节内容,每节后都附有“问题”“参考资料”;后半部分为《政治工作参考资料》,标有“工农红军郝西史大学政治处印”“一九三四、八、一”字样,汇集有《总政治部关于连队政治工作的指示》《三中全会的政治决议》《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扩大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决议案》等文献资料。
在朱君志的讲述中,我们也慢慢知道了这本“红军书”的由来。1934年11月上旬,红军突破国民党第二道封锁线后,中央红军卫生部驻扎在沙洲村休整。当地百姓由于受到地主豪绅的反面宣传影响,不少人躲进了村子附近的大山,不敢回家。
“当时我奶奶比较年轻、胆子大,傍晚就偷偷回村子看,发现那些红军不仅没破坏,还帮自家打扫了房间,挑了水,就叫乡亲们都回来了。”朱君志说,此后几天,他奶奶罗旺娣和一些乡亲帮助照料受伤的红军,还用家里的草药医治了一位腿部受伤的李姓女红军。
朱君志介绍,眼看着大部队要出发,这位女红军也急着要求赶队,在劝说无效之后,罗旺娣将一包草药塞给女红军备用。这让女红军感动不已,从衣袋里拿出一本书,动情地说:“大姐,你真是个好人,这本册子你留着,保存好,将来红军胜利了,对你有用的。”
为了防止报复,罗旺娣将这本“红军书”用红布包着藏了起来,直到新中国成立。时光荏苒,在去世前的1992年,罗旺娣将“红军书”传给儿子朱松宝,并讲述了这本书的来历。
“我父亲也是1997年的时候才把这本书给我,告诉我这些故事,交代我要好好保管这本书。”朱君志说,“我现在很想知道当年那位李姓女红军的消息,毕竟这是难得的缘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