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5月27日,是书法大师舒同逝世10周年纪念日。空军政治部办公室研究员揭晓,曾任舒同将军最后一任秘书。该文从一个侧面展示了舒同光辉的一生。
1998年5月27日,舒同老人家走完了他93岁的人生岁月,离我们而去。作为最后一任秘书,每当想起往事,他的音容笑貌就浮现在眼前。他既有传统功力又富时代特色的“舒体”,已载入中国书法史册,他革命加书法的独特人生,无论岁月如何流逝,都将闪烁光芒。
九岁书匾惊四座
舒同在回忆录中说:“我的人生,是革命加书法的一生。”舒同经历了中国革命从“五四”运动到改革开放的整个历程。他不仅是功勋卓著的将军,又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书法大师和书法事业的开拓者;既是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又是久经沙场、功名赫赫的战将。
1905年11月25日,舒同降生于江西东乡县一个贫苦人家。5岁那年,父母节衣缩食攒了几个铜板让他上了私塾,先生名叫梁翘,除教他经书、子集、歌赋外,还辅导他临习颜体楷书和王羲之的《兰亭序》。由于家里实在太穷,买不起笔、墨、纸、砚这些书写工具,他就到村边砍来细竹自己制笔,捡来红粉石加水磨成“红墨水”,或用黄土和红土调成泥浆,在石板上练字。邻里用过的染布水,他也提回家用来练字。逢年过节,街坊邻居要写春联,就去请舒同。这是舒同练书法的好机会。他后来回忆说:“此时有好笔、好墨、好纸,笔落纸上,情绪极佳,见到红纸黑字,赏心悦目。”
舒同练字最简便的方法是撅根树枝在地上划字,写了抹,抹了写,真是“树作笔,地当纸”,取不尽,用不绝。小时候,舒同对书法的酷爱可以说到了着魔的地步,一有空就用右手食指在左手掌心不停地比划,渐入古人所谓“口如诵,心如闻”的境地。后人赞誉舒同的书法“融百家之长,创自家风格”,这除了他禀赋较高外,与他从小勤学苦练是分不开的。
舒同9岁那年,县城一位老者过寿,有人慕名请舒同写匾贺寿,舒同当场挥笔而就“杖国延年”4个大字,围观的几位老先生异口同声惊呼他为“神童”。
携笔从戎当“文丐”
舒同在江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读书期间,震惊中外的“五四”爱国民主革命运动暴发。受陈独秀、胡适影响,舒同筹办了联谊性组织“金兰同学社”,与进步同学一起探求救国救民的良策。
1922年,舒同等人发起组织了“马列主义研究会”,创办了《师水声》杂志。他撰写的《中华民国之真面目》一文,深刻揭露当时社会的专制腐败,表现了一个热血青年追求真理、向往民主自由的美好愿望。一位老师在《师水声》上看到此文批道:“此生前途不可量也!”1925年春,为支持北伐军,舒同等人在东乡成立了“兵差办事处”,他连夜赶写了百余条宣传革命真理的标语四处张贴,看到的人都称赞舒同的字写得好。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东乡县党组织遭破坏,许多共产党员被捕,到处张贴着捉拿舒同的通缉令。在腥风血雨面前,舒同毫不退却,他与赵乐群、乐廷玉等人前往赣东北寻找省委北线负责人方志敏。到了景德镇,反动军警戒备森严,随时可能被捕。他们只好到深山躲避。找不到吃的,就采蘑菇吃,赵乐群因吃了毒蘑菇当场中毒身亡。掩埋好战友的尸体,舒同和乐廷玉又踏上了寻找党组织的征途。 来到安徽舍山镇时两人已身无分文。窘境中,舒同想到了卖字换钱维持生计。镇上一家饭馆早想写个牌匾装点门面,老板让舒同试试,“舍山饭馆”写好后,老板一看眉飞色舞,不但解囊相助,还请了几位先生一起帮着筹集路费。就这样,舒同和乐廷玉为寻找党组织,先后辗转于江西、安徽、湖北、上海、南京等地,历时两年,舒同靠卖字筹款,度过了危难,留下了一段富有传奇色彩的“文丐”经历。
战地黄花分外香
“红军书法家,党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