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红色健康>>正文
粟说:小米的起源与人类文明(组图)
来源:文章来源:《粟说》
作者:主编:王慧军 张韶斌
浏览次数:
2025-09-17 17:44:21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粟,在中国北方通称谷子,籽实去壳以后,叫作小米。

    谷子耐旱、抗贫瘤,生产相同重量的粮食,谷子的需水量只有玉米的1/3、小麦的1/2、水稻的1/5。

    但在今天,小米并非中国人的主粮,然而,令人惊奇的是,中国几乎所有的省份,都能看到谷子的踪迹。

    中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种植谷子?一种边缘化的小宗作物,为什么在中国境内有如此广泛的分布?这里面,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殷墟,出土过举世闻名的甲骨文。甲骨文,距今已有3600多年的历史。

    在甲骨文中,“禾”字,就是一株谷子的全貌。而甲骨文中的“米”字,像是一个结满籽粒的谷穗。

    公元100年,东汉文学家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是中国最古老的字典。里面对“米”字进行了更为明晰的解读:米,粟实也,象禾实之形。意为:米是粟的籽实,字形像谷子结实的形状。

    种种迹象,都在吐露出一些秘密,即粟对于中国的影响,似乎远远超过普通人的想象。

    01 粟的起源

    任何作物的起源,都是从这种原始的、野生的草来的,那么我们谷子的起源也是一样。从原来的狗尾草,驯化到今天的谷子,经历了数千年,甚至上万年的变化。

    它不仅证实了谷子与狗尾草之间的亲缘关系,也确认了中国谷子的起源。我国栽培的谷子,并非由国外传人,而是由我国的青狗尾草经人工驯化而来。中华先民发现了狗尾草的天然变异现象,从中选择具有“穗大、不落粒、分藤少”等对人类有利变异的个体,进行特殊培育,将这些优良性状稳定地传递下去。

    狗尾草和谷子有很大的区别。谷子植株高大、分莫少、不落粒、籽粒大、香味多,从原来的狗尾草,驯化到今天的谷子,经历了数千年,甚至上万年的变化。它是一步一步地,变成不落粒,这个驯化过程由分奠很多变为分奠很少,实际上就是一个永远在驯化、永远在改良的过程。实现了从狗尾巴草到农家品种,再到今天栽培种的一个过程。

    我们不好说最早的谷子究竟从哪个点来的,但是可以肯定,它出自黄河流域是没有问题的。谷子在黄河流域首先被栽培,形成一个作物以后,就向四周扩散,扩散到中国的各个地方,以及世界其他国家。

    中国的谷子,起源于黄河流域,这个观点在业内已经基本达成共识。粟被人工驯化之后,伴随着人们的迁徙往来,从黄河流域逐渐向四外扩散开来。

    在万年粟作中,自然灾害常常让农民面对歉收甚至绝收的困境。河北蔚县,始建于明永乐元年的常平仓,是中国古代官府为调节粮价、储粮各荒、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常平仓最早出现于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并被之后的王朝沿袭。直到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02 粟与人类文明

    像常平仓这种伴随粟作而生的机制,几乎渗透于古代中国社会的每一个链条之中。粟的驯化,让中华民族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粟驯化出来后,人类开始定居,有了剩余的粮食、剩余的资产,开始有社会初步的分工,农业开始产生。人类从乘出现开始定居,定居以后开始有了社会分工,社会分工以后开始有了文明的积累,文明的积累就形成了我们后来的中华文明的源头。

    这种社会分工的出现,对中国社会的演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阶级分化、社会组织相继出现,最终形成了国家。至此,华夏先民告别了史前时代,进入了全新的文明时代一一农业文明时代。而这一切,都与粟的驯化相伴相生。

    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粟在中国古代的粮食作物中,占据着重要而特殊的地位。中华先民逐渐形成了以种粟为主,以采集、渔猎为辅的生活方式,并开始饲喂家猪、家狗、家鸡等畜禽。人类从渔猎采集时代,正向着一个新的时代迈进。

    这些精美的文物,诞生于距今5000年左右的红山文化时期,当时,一部分人己经开始脱离农业生产,专门从事玉器雕刻、泥塑等工作。在粟的滋养下,文明有了质的飞跃,更加灿烂的文化因此孕育而生。

    在河北武安磁山遗址,考古人员还发掘出碳化的棒果与核桃,以及石器、陶器、骨器等遗物4000余件。在这些遗物中,有用来为谷物脱皮的石磨盘、石磨棒,有用来做饭的泥制陶孟和支架及罐、钵、壶等容器,还有捕鱼用的骨簇,以及猪骨、鸡骨等禽畜骨倍的化石。

    透过这些珍贵的文物,考古人员推断,伴随着粟的驯化,“中华先民们结束了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伴随着粟作的发展,中国人制定了二十四节气,用来指导农事。在最基本的食物功能之外,粟还发挥着很多重要的职能。它充当了实物地租、实物货币和官员的棒禄。

    粟的生产和储积,不仅关系到百姓生存,还深刻影响着国家的经济、政治安全,是统治者治国安邦之本务。正如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商鞍所言:“民不逃粟,野无荒草,则国富,国富者强。”

    因为当时国家的经济、文化中心在淮河以北地区,我们百分之60~百分之70的人口也是在淮河以北地区,可以说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大部分人是以小米为主粮的。粟,古代的时候也叫圾,我们叫社程就代表国家,程能够达到代表国家的程度,可见模在这个国家的地位有多高。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无
·下一篇: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雷海潮:推动中医药服务人民造福全球(图)
·粟说 | 小米的起源与人类文明(组图)
·特稿:周总理回延安:延安小米真好吃(组图)
·侯隽:周总理回延安:延安小米真好吃(组图)
·特稿:周总理回延安:延安小米真好吃(组图)
·项南之女项小米一行到我馆参观(组图)
·之三十六:感恩小米、南瓜和步枪
·周总理如何过春节:赴朝凭吊毛岸英 吃小米稀饭
·经典对决3 决战淮海:粟裕VS刘峙 小米步枪对飞机大炮
·吃:农家饭(无污染农家小米粥)绿色野果(酸枣、山韭菜花)…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 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水平
中医是我们的原创——对话北大哲学导师楼宇
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雷海潮:推动
粟说:小米的起源与人类文明(组图)
随感(2025年9月17日)
金日光教授:(八十一|上)永不忘当年钱老
何利平、郭海鹏:志愿军老战士与志愿军研究
特稿:志愿军老战士与志愿军研究分会领导共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
来河北 上太行——壮美太行·河北太行山文化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