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食疗
粟说 | 小米的起源与人类文明(组图)
2021-12-06 15:41:07
来源:文章来源:《粟说》
作者:主编:王慧军 张韶斌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粟,在中国北方通称谷子,籽实去壳以后,叫作小米。

    谷子耐旱、抗贫瘤,生产相同重量的粮食,谷子的需水量只有玉米的1/3、小麦的1/2、水稻的1/5。

    但在今天,小米并非中国人的主粮,然而,令人惊奇的是,中国几乎所有的省份,都能看到谷子的踪迹。

    中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种植谷子?一种边缘化的小宗作物,为什么在中国境内有如此广泛的分布?这里面,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殷墟,出土过举世闻名的甲骨文。甲骨文,距今已有3600多年的历史。

    在甲骨文中,“禾”字,就是一株谷子的全貌。而甲骨文中的“米”字,像是一个结满籽粒的谷穗。

    公元100年,东汉文学家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是中国最古老的字典。里面对“米”字进行了更为明晰的解读:米,粟实也,象禾实之形。意为:米是粟的籽实,字形像谷子结实的形状。

    种种迹象,都在吐露出一些秘密,即粟对于中国的影响,似乎远远超过普通人的想象。

    01 粟的起源

    任何作物的起源,都是从这种原始的、野生的草来的,那么我们谷子的起源也是一样。从原来的狗尾草,驯化到今天的谷子,经历了数千年,甚至上万年的变化。

    它不仅证实了谷子与狗尾草之间的亲缘关系,也确认了中国谷子的起源。我国栽培的谷子,并非由国外传人,而是由我国的青狗尾草经人工驯化而来。中华先民发现了狗尾草的天然变异现象,从中选择具有“穗大、不落粒、分藤少”等对人类有利变异的个体,进行特殊培育,将这些优良性状稳定地传递下去。

    狗尾草和谷子有很大的区别。谷子植株高大、分莫少、不落粒、籽粒大、香味多,从原来的狗尾草,驯化到今天的谷子,经历了数千年,甚至上万年的变化。它是一步一步地,变成不落粒,这个驯化过程由分奠很多变为分奠很少,实际上就是一个永远在驯化、永远在改良的过程。实现了从狗尾巴草到农家品种,再到今天栽培种的一个过程。

    我们不好说最早的谷子究竟从哪个点来的,但是可以肯定,它出自黄河流域是没有问题的。谷子在黄河流域首先被栽培,形成一个作物以后,就向四周扩散,扩散到中国的各个地方,以及世界其他国家。

    中国的谷子,起源于黄河流域,这个观点在业内已经基本达成共识。粟被人工驯化之后,伴随着人们的迁徙往来,从黄河流域逐渐向四外扩散开来。

    在万年粟作中,自然灾害常常让农民面对歉收甚至绝收的困境。河北蔚县,始建于明永乐元年的常平仓,是中国古代官府为调节粮价、储粮各荒、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常平仓最早出现于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并被之后的王朝沿袭。直到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02 粟与人类文明

    像常平仓这种伴随粟作而生的机制,几乎渗透于古代中国社会的每一个链条之中。粟的驯化,让中华民族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粟驯化出来后,人类开始定居,有了剩余的粮食、剩余的资产,开始有社会初步的分工,农业开始产生。人类从乘出现开始定居,定居以后开始有了社会分工,社会分工以后开始有了文明的积累,文明的积累就形成了我们后来的中华文明的源头。

    这种社会分工的出现,对中国社会的演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阶级分化、社会组织相继出现,最终形成了国家。至此,华夏先民告别了史前时代,进入了全新的文明时代一一农业文明时代。而这一切,都与粟的驯化相伴相生。

    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粟在中国古代的粮食作物中,占据着重要而特殊的地位。中华先民逐渐形成了以种粟为主,以采集、渔猎为辅的生活方式,并开始饲喂家猪、家狗、家鸡等畜禽。人类从渔猎采集时代,正向着一个新的时代迈进。

    这些精美的文物,诞生于距今5000年左右的红山文化时期,当时,一部分人己经开始脱离农业生产,专门从事玉器雕刻、泥塑等工作。在粟的滋养下,文明有了质的飞跃,更加灿烂的文化因此孕育而生。

    在河北武安磁山遗址,考古人员还发掘出碳化的棒果与核桃,以及石器、陶器、骨器等遗物4000余件。在这些遗物中,有用来为谷物脱皮的石磨盘、石磨棒,有用来做饭的泥制陶孟和支架及罐、钵、壶等容器,还有捕鱼用的骨簇,以及猪骨、鸡骨等禽畜骨倍的化石。

    透过这些珍贵的文物,考古人员推断,伴随着粟的驯化,“中华先民们结束了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伴随着粟作的发展,中国人制定了二十四节气,用来指导农事。在最基本的食物功能之外,粟还发挥着很多重要的职能。它充当了实物地租、实物货币和官员的棒禄。

    粟的生产和储积,不仅关系到百姓生存,还深刻影响着国家的经济、政治安全,是统治者治国安邦之本务。正如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商鞍所言:“民不逃粟,野无荒草,则国富,国富者强。”

    因为当时国家的经济、文化中心在淮河以北地区,我们百分之60~百分之70的人口也是在淮河以北地区,可以说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大部分人是以小米为主粮的。粟,古代的时候也叫圾,我们叫社程就代表国家,程能够达到代表国家的程度,可见模在这个国家的地位有多高。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北郎中的“三益”文化和“三益”公司(组图)
·下一篇:这10张表,啥病吃啥,一目了然,非常实用!(组图)
·群众的需求与呼唤就是我们前进的方向——北京周氏时珍堂药业推出防疫方追踪报道之一(
·北京周氏时珍堂药业防疫方服务好有保障——北京周氏时珍堂药业推出防疫方追踪报道之二
·北京周氏时珍堂的防疫方确实好——北京周氏时珍堂药业推出防疫方追踪报道之三(组图)
·​周总理与几位名老中医的感人故事(图)
·国医:张先忠(组图)
·神农架的绿色宝库为解除民间寒湿疫献出“四大宝”——炎帝仙草露酒、富锶矿泉水、千年
·为什么狗有时候通人性?
·震撼!中医文化即将拯救全人类!(组图)
·朝鲜副总理函谢本会荣誉主席金日光教授爱心传授中国战疫经验(组图)
·仲景国医学校:大医之风 大爱情怀(组图)
振兴中医云平台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振兴中医云平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振兴中医云平台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振兴中医云平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