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周总理回延安:延安小米真好吃(组图)
2021-03-09 16:34:04
作者:侯隽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岁月沧桑,思绪难平。敬爱的周总理离开我们已30余年了,每当想起34年前总理关心延安和延安人民生产、生活的往事,想起他对延安和延安人民的一往情深,我就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沉浸在对总理深深的怀念之中 。就想提笔一件件地写出来,以表达我对总理的崇敬和思念之情。为纪念总理诞辰110周年,特将1973年总理重返延安时的一些珍贵回忆整理发表。

    1973年6月9日是我最难忘的日子,这天周总理陪同越南党政代表团来延安参观访问,当时我任延安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负责外事工作,有关总理和外宾在延安的重要活动我都参加陪同。在接待过程中,我亲身感受到总理超强的人格魅力,洋溢一身的伟人风范,时至今日仍然不能忘怀。

1973年6月9日,周总理在延安毛主席旧居,左三为土金璋。

    总理来延安之前,总理办公室的同志曾电话通知我说,邓大姐讲,外宾住延安宾馆,总理可安排住南关招待所(原陕甘宁边区政府和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交际处)。对这样安排住宿,当时我很不理解,我想自己搞外交和外事接待已经多年了,按礼仪说这不太合理。论公来讲,总理是政府最高领导人,理应得到高规格的接待。于私而言,总理这位老延安人离开延安26年了,头一次回家看看,怎么忍心让他老人家去睡木板床呢?后来我们才明白总理的真正意思,他是想借陪外宾参访之际,帮一下延安,促一下我们的工作。住招待所便于他和省、地领导同志谈话,有利于接近群众,说明总理在这次回延安之前已作了周密思考,他要为改变延安的落后面貌,解决人民吃饭问题,尽到自己的职责。那天下午5时半后,总理与我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谈话,这次谈话使我深深地感到总理对延安的焦虑之心和对百姓的关切之意,总理的话语一直印在我的脑海中。总理一开始就发问:“金璋同志,你来延安快10年了,据你了解,延安人民生活到底怎么样?”我回答说:“延安地区14个县,130多万人口,南边 7个县群众生活还可以,北边7个县群众生活很贫困。最近我到子长县李家岔村去看了一下,那里群众连苞谷面都吃不饱,其中有一家五口人合盖一床被子。”总理语气沉重地再次发问:“战争年代都没这样苦!这是为什么?”我说:“这可能和政策有关系。老百姓在院子里种几棵南瓜、苞谷也都被铲掉了。”总理再问:“你们为什么不阻止?”我说:“人们看法不一致,不好阻止。”总理用坚定的口吻说:“要阻止这种做法,铲掉是错误的,要让群众吃饱饭嘛!”我本来就反对那种做法,听到总理这样讲立刻大声地作了回答:“我们坚决照办!”

1973年6月9日,周总理陪同越南党政代表团在杨家岭参观,右一为越南劳动党总书记黎笋,左一为越南总理范文同,左四为土金璋。

    总理心里时刻装着延安人民,牵挂着延安人民的生活,对延安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我一直忘不了那段饭桌边的谈话,至今记忆犹新。1973年6月总理回延安,我们想到他日夜操劳国家大事,回一趟延安很不容易,所以就准备了好酒好菜,想以此表达延安人民的心意。可是当他得知延安人民生活还困难时,好酒也不喝,大米饭、白面馒头也不吃,只简单地吃了一小碗小米饭。总理边吃边说:“延安小米真好吃,真香!”我们想劝他多吃一点,再尝几口备下的好菜,总理没有吃,对我说:“我这个总理没当好,延安人民生活还很苦,我怎能吃得下去呢?”此时我发现他的眼睛里闪着泪光。这天中午安排了两桌饭,省委领导坐一桌,总理和延安地委、行署的领导同志坐一桌。在吃饭中间,总理当着地委行署负责同志的面提出了“延安三年变面貌、五年粮食翻一番”的要求,问大家“行不行?”地委书记许效民同志和其他同志异口同声地说:“行!”总理说:“好!我就要你们这句话。”这时宴会桌上的气氛一下子变得热烈起来,我感到总理的心和我们的心跳在了一起,大家心情都很激动,总理心情也很激动,叫着我的名字,让拿酒来。服务员给每人斟了一杯茅台酒,桌上的人含着热泪,怀着激动、沉重的心情碰了杯。碰完杯,总理又和每个同志握了手,这时都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有人过于激动,握手时用劲大了点,发出了响声,这响声被服务员听到,误以为是击掌。事后在延安群众中广泛流传:为了三年变面貌、五年粮食翻一番,地委、行署的领导同志和总理“击了掌”(发誓的意思)。也就是说,地委、行署的领导同志决心要实现总理提出的“三变、五番”的要求。此后,总理及时安排北京市和中央的有关部委对口支援延安,帮助延安发展生产。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延安兴建了钢厂、卷烟厂、毛纺厂、丝绸厂、造纸厂、化肥厂等一批工业企业,对改变延安面貌起了重要作用。但当时由于“文革”期间受极“左”路线的干扰影响,1973年延安的14个县、130万人口,粮食总产6.47亿斤,农民人均不到250公斤。工农业总产值1.9亿元,农民年人均收入不到50元。不少农民不仅发愁锅里无粮,而且也发愁无钱花。按总理的要求五年粮食翻一番的话,1978年就满五年了,但粮食只增长了一成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延安在原来的基础上,于1990年才真正实现了粮食翻一番,农民人均占有粮食比1973年增加了一倍以上,人均年收入在700元以上,总理为延安人民制定的目标终于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了。

1973年6月9日,周总理步入延安革命纪念馆,左三为土金璋。

周秉和回延安

    总理对延安的情义,不仅体现在他亲自为延安发展规划蓝图、制定目标,调动各方力量支援延安建设方面,而且还反映在总理送自己的亲侄子到延安插队,投身改变延安贫穷面貌的具体事例中。总理有个侄子周秉和,1969年冬在延安枣园插队锻炼,这是总理的意思,要他在延安接受再教育,扎根延安,建设延安。由于秉和表现好,插队不到两年就被推荐参军入伍了。总理知道后很生气,认为秉和来延安插队时间不长就离开很不应该。总理通过陕西省委和兰州军区有关领导把秉和从部队调回来,到延安河庄坪公社农村插队。秉和由部队回到农村后有思想情绪,给总理和邓大姐写了信,这时我正在北京,邓大姐用车将我接到他家去说:“总理和我希望你做秉和的监护人,把他管起来,加强对他的教育。”邓大姐又说:“每月我们给秉和8元零花钱。”我说:“应该给10元钱。”大姐说:“听老土的,就给10元吧!”不是他们没有钱,而是严格要求,怕乱花。由于秉和在农村劳动得好,后来入了党,当了民兵连长。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怀念父亲——黄静波
·下一篇:特稿:中华民族春晚2021年新春走基层大型文创海选在唐山古冶区落幕(组图)
·特稿:副省长马欣考察海纪馆(组图)
·特稿:彭湃与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组图)
·特稿:念奴娇·八一狂飙从天落(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而作)
·特稿:永恒的丰碑
·特稿:浅谈朱德救国路径之转变
·特稿:革命老区镇——福建省连城县姑田镇:抓特色促转型,加速发展现代农业(图)
·贺小平:姑姑贺子珍的沉寂岁月(组图)
·特稿:情系民生大气磅礴激荡人心的经典之作——纪念毛泽东《七律二首·送瘟神》发表63
·特稿:丹阳第一个中共党支部成立的故事(组图)
·特稿: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红西路军安西战役纪念馆党史学习教育系列活动(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省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驻点指导组瞻仰周恩来纪念馆(组
全市消防救援队伍第三届“践行周恩来精神十大标兵”
陆佳楠:副省长马欣考察海纪馆(组图)
特稿:副省长马欣考察海纪馆(组图)
彭湃与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组图)
彭湃与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组图)
邓锟:彭湃与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组图)
特稿:彭湃与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组图)
宋宝麟:念奴娇·八一狂飙从天落(纪念中国共产党诞
特稿:念奴娇·八一狂飙从天落(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