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情系民生大气磅礴激荡人心的经典之作——纪念毛泽东《七律二首·送瘟神》发表63周年(组图)
2021-03-11 09:37:54
作者:老兵 陈步峰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报道《第一面红旗──记江西余江县根本消灭血吸虫病的经过》(余江县:在江西省东北部。血吸虫:一种白色线状寄生虫,寄生在钉螺体内,成虫钻进人的皮肤引发血吸虫病。患病者起初时下痢,继而食欲减退,精神萎弱,四体消瘦,逐渐削弱以至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病剧时、腹部膨大如鼓,俗称鼓胀,进入晚期后肝硬化,死亡率很高)。毛泽东读到这则“棺材田”变丰产田、“寡妇村”变幸福村、枯木又逢春、百姓得新生的报道后,“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1958年7月1日,毛泽东满怀深情,写下《七律二首·送瘟神》。: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在毛泽东诸多诗词中,这是唯一专门以民生问题、医疗事业为主题写的作品。毛泽东心系百姓,情注民生,彰显了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领袖情怀。

    第一首诗通过对广大农村萧条凄凉情景的描写,反映了旧社会血吸虫病的猖狂肆虐和疫区广大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第二首诗写新社会广大劳动人民征服大自然,治山理水,同时大举填壕平沟,消灭钉螺的动人情景。全诗虽分两首,实为一体,前一首写旧社会,后一首写新社会,起到了鲜明对比的作用,其组织又如一首词的上下片,一气呵成,并且诗句意象鲜明,含蕴深厚,耐人寻味。    

    在今天惊天地泣鬼神的震惊世界的抗疫斗争中,仔细品读毛主席的诗词,体味这首情系民生大气磅礴激荡人心的经典之作,更感到亲切温暖,更感到开国领袖毛泽东的赤诚之心和爱国爱民之情。更感到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感到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更感到作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创造一个个奇迹;才能使一个东亚病夫、一个积贫积弱的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走进世界舞台中央,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领导者;才能使中国成为唯一取得抗美胜利、成为国际和平中坚力量;才能建立完整工业体系、成为第一制造大国、成为最负责任和贡献度最高的国家;才能成为唯一取得抗疫斗争完胜,唯一取得经济正增长和唯一取得扶贫攻坚胜利的国家。

    送瘟神是一个古老的中国信仰习俗。它起源于瘟疫发生的原因无法用医学来解释的年代,人们把瘟神的横行看作是精灵、鬼怪、瘟神等的作为,于是就产生了通过巫术把视为病因的鬼怪和瘟神等送走来消灭瘟疫的习俗。瘟神是古代中国民间信仰中的司瘟疫之神,分别为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仕贵,总管中瘟史文业,是传说中能散播瘟疫的恶神。

    在中国,曾经有一种流传久远的灾难瘟神。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女尸中,就发现有血吸虫卵。1949年,渡江战役时,许多北方籍战士感染血吸虫病,导致大规模非战斗性减员。血吸虫病流行于我国南部和长江沿岸十二个省市,患者轻则丧失劳动能力、重则死亡,妇女不能生育。毛泽东对此忧心如焚:“除开历史上死掉的人以外,现在尚有一千万人患疫,一万万人受疫的威胁。是可忍,孰不可忍?”

    1950年4月20日,卫生部向华东区、中南区下发《关于对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指示》。1951年9月9日,毛泽东亲自起草《中央关于加强卫生、防疫和医疗工作的指示》,提出“把卫生、防疫和一般医疗工作看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1952年3月,政务院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1953年9月27日,毛泽东在全国政协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沈钧儒有关血吸虫病的材料上批示:“血吸虫病危害甚大,必须着重防治。大函及附件已交习仲勋同志负责处理。”1955年11月,党中央在杭州召开专门会议,毛泽东严肃地指出:一定要全面估计血吸虫病,它是危害人民健康最大的疾病。他痛下决心,发出号召:“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根据毛泽东提议,成立了中央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并于同年11月22日至25日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防治血吸虫病工作会议,会议决定7年消灭血吸虫病。

    1956年1月23日,中央政治局通过《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把消灭血吸虫病摆在了“消灭危害人民最严重的疾病”的首位。1956年2月1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发出了“全党动员,全民动员,消灭血吸虫病”的战斗号召。1957 年4月20日,由习仲勋亲自起草的《国务院关于消灭血吸虫病的指示》正式下发。4月23日,中共中央随即发出《关于保证执行国务院关于消灭血吸虫病指示的通知》。7月7日,毛泽东在上海各界人士座谈会上,又特意向有关专家询问了防治血吸虫病的进展情况,促其目标早日实现。毛泽东和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成为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激励着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向血吸虫病作斗争。消灭血吸虫病,是一场史无前例的人民防疫战争,创造了人间奇迹。很快,神州大地便传来捷报,江西省余江县率先消灭血吸虫病。一个时刻系念着人民的开国领袖毛泽东激动不已彻夜难眠,感慨和热忱化作了这两首惊世之作。

    《送瘟神》的第一首,写旧中国瘟神猖獗、人民遭殃的悲惨景象,表达了对劳动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旧社会的强烈愤恨。

    “绿水青山枉自多”,中国南方向来以鱼米之乡著称,可血吸虫竟使大好河山萧杀黯淡。“华佗无奈小虫何”,华佗堪称是中国古代名医的典型代表。但由于旧中国社会腐败黑暗,即使神医华佗再世也对血吸虫病这一顽疾无可奈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村落不见庄稼,到处杂草丛生。“人遗矢”用廉颇故事写出人体弱多病的状态。“矢”同“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薜荔(bì lì):亦称木莲、鬼馒头。是一种蔓生的、多生长在墙壁上的野生藤本植物。这里比喻村庄被薜荔等杂草覆盖,一片荒芜败落的景象。遗矢:遗屎,指血吸虫病后期人常腹泻的症状。“万户萧疏鬼唱歌”,千家万户人丁稀少,死气沉沉,只有鬼在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毛泽东对人民的关切之情随着想象飞到天外,遨游广阔宇宙长河之中。然而,年年岁岁惨况依然,苦难依旧,人们到哪里去寻求解脱疾病、消灭瘟君的救星呢?(毛泽东1965年10月25日致周世钊的信中说:“坐地日行八万里,蒋竹如讲得不对,是有数据的。地球直径约一万二千五百公里,以圆周率三点一四一六乘之,得约四万公里,即八万华里。这是地球的自转里程。坐火车、轮船、汽车,要付代价,叫做旅行。坐地球,不付代价,日行八万里,问人这是旅行么,答曰不是,我一动也没有动。真是岂有此理!囿于习俗,迷信未除。完全的日常生活,许多人却以为怪。巡天,即谓我们这个太阳系每日每时都在银河系里穿来穿去。银河一河也,河则无限,‘一千’言其多而已。我们人类只是‘巡’在一条河中,看则可以无数。”)

    “牛郎欲问瘟神事”,在中国古代创造的众多神里,只有牛郎织女是劳动者。牛郎是劳动人民的化身,他当然关心人民的疾苦,要问“瘟神”肆虐之“事”。“一样悲欢逐逝波”,如何回答牛郎的发问呢?诗人的答词是:一切悲欢离合都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成为过去了。

    译文:祖国大地上白白有这么多的绿水青山,连神医华佗拿小小的血吸虫也没有根治的办法。许多村庄荒草丛生,杳无人迹,瘟疫无情蔓延,千门万户家破人亡,听到的只是鬼在唱歌。坐在地球上每天行走八万里的路程,沿着天路遥遥地看过浩渺的银河。牛郎如问起血吸虫病的事,一切悲欢离合都已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成为过去。

    六亿神州尽舜尧

    《送瘟神》的第二首,描写新中国劳动人民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战胜瘟神,征服自然,使祖国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作品情绪热烈、语调高亢,与第一首感情抑郁、语气哽咽形成了鲜明对比。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春风荡漾,杨柳轻拂,万物复苏,生机盎然。中国人民翻身解放之后,发挥出前所未有的聪明才智和满腔热情,个个像古代圣贤尧舜一样奋发有为,不断创造人间奇迹。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红雨:落花缤纷的景象。语出李贺《将进酒》:“桃花乱落如红雨。)暮春的落花飘入水中,随人的心意翻着锦浪,一座座青山相互连接,就像专为人们搭起的凌波之桥。山水焕发青春,大地日新月异。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五岭泛指山脉,三河泛指河流,代表了整个中国。“银锄落”,写农民在山上劳动,“铁臂摇”写工农大力兴修水利,通过描绘改天换地来反映送瘟神的伟大实践。“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试问瘟神,你要到哪里去呢?人们已焚化纸船,点燃蜡烛,火光照耀天际,用这些来送走瘟神,表达了对瘟神的蔑视和嘲笑,表现了胜利者的自豪和喜悦。

    译文:春风吹拂杨柳新绿,新中国一片春意盎然,六亿人民意气风发,个个都像古代的尧舜一样。落花随着自己的心意翻波逐浪,青山有意化崎岖险阻为康庄大道。

    人民群众挥动银光闪闪的铁锄,挥舞着坚实的臂膀,兴修水利,整治山河,使大地都为之颤动。试问瘟神啊,你要往哪里去?人们焚化纸钱,点起明烛,火光明亮,照耀天空,以此来送走瘟神。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丹阳第一个中共党支部成立的故事(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丹阳第一个中共党支部成立的故事(组图)
·特稿: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红西路军安西战役纪念馆党史学习教育系列活动(组图)
·特稿:学好“四史”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长安实小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学
·特稿:着力打造全国一流红色研学基地(组图)
·特稿:生如春竹 逝如秋叶——深切怀念毛泽东女婿王景清同志(组图)
·特稿:生如春竹 逝如秋叶——深切怀念毛泽东女婿王景清同志(组图)
·特稿:信阳大别山下长年活跃着一支老年合唱团(组图)
·特稿:从热播的脱贫攻坚剧《江山如此多娇》中,我们能够品悟出什么?(组图)
·特稿:华蓥城东乐队开展“学党史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学习活动(组图)
·特稿:红军飞夺泸定桥(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陈步峰:情系民生大气磅礴激荡人心的经典之作——纪
特稿:情系民生大气磅礴激荡人心的经典之作——纪念
钟正云:丹阳第一个中共党支部成立的故事(组图)
特稿:丹阳第一个中共党支部成立的故事(组图)
李蕊: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红西路军安西战役纪
特稿: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红西路军安西战役纪
费建妹:学好“四史”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特稿:学好“四史”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长
汪家广:着力打造全国一流红色研学基地(组图)
特稿:着力打造全国一流红色研学基地(组图)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