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红色环球>>正文
“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2024年8月20日
作者:孔柳淋
浏览次数:
2024-10-08 11:34:53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马克思恩格斯极为重视作为实践主体的人的需要,终生都在探索实现人的需要的现实路径。

    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从贫苦劳动群众的现实遭遇出发,着力捍卫他们的正当需要。在《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一文中,他抨击了普鲁士政府将农民在森林捡拾枯枝归为盗窃这一不合理判决,并公开为贫苦劳动群众进行辩护,明确指出,贫苦劳动群众“不仅感觉到有满足自然需要的欲望,而且同样也感到有满足自己正当欲望的需要”。

    马克思把人的需要的实现看作人的本质力量的表现和确证。他认为,人是对象性的存在物,而对象性的存在物的特点是在自身之外必须有对象,这些对象是“我的存在和实现我的本质所必需的”,因而“是表现和确证他的本质力量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对象”。马克思肯定人的需要,认为正是人的需要确证了人的存在和生命力量。

    1845年,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写《德意志意识形态》,认为考察历史的前提首先是“现实的个人”,并从“现实的个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来理解人的需要,明确提出了“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基于这一前提,马克思恩格斯分析了人类历史展开的五种原初历史关系,分别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满足新的需要的再生产、人口繁殖、社会关系的生产和精神生产。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生产”和“需要”是人类历史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二者共同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人们的需要则是人们进行物质生产的重要动因,“人们之间一开始就有一种物质的联系。这种联系是由需要和生产方式决定的,它和人本身有同样长久的历史;这种联系不断采取新的形式,因而就表现为‘历史’”。正是因为人的需要才有人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活动,也才有历史的发展和延续。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的需要进行了大胆设想,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无产阶级的队伍将越来越壮大,无产阶级的自由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终将得以实现,“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还把对人的需要的认识深入到现实的经济生活之中,阐释了“需要”和“生产”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指出人的需要推动着生产的进行,“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另一方面,一定的物质生产也驱动着人的需要的提升,“生产通过它起初当做对象生产出来的产品在消费者身上引起需要”。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的需要具有社会历史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强调,“所谓必不可少的需要的范围,和满足这些需要的方式一样,本身是历史的产物,因此多半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平”。恩格斯在《论住宅问题》中也指出,“每个人都有充分的闲暇时间去获得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化——科学、艺术、社交方式等等——中一切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纵观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他们对人的需要的思考,总是立足于一定的社会现实和社会历史之中,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需要观;同时也是一种群众立场的需要观,是围绕着人的生存需要、发展需要及其他需要展开的。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制定大政方针时,始终坚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利益。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有健康的身体 才有健全的精神
·下一篇:无
·有健康的身体 才有健全的精神
·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协作”
·“诚恳而卓有成效地进行工作”
·只有毛主席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才能救中国,孙中山和“三民主义”一万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建立后不放弃革命的理论(组图)
·思想上灵魂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任务本身就包括了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批判与超越
·红色头条-辛向阳: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坚持、运用和发展
·特稿: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系列活动(组图)
·昌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参观雷锋事迹展(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
有健康的身体 才有健全的精神
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协作”
“诚恳而卓有成效地进行工作”
毛泽东“兼爱”读宋词
中红网-靳建疆: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正确方向(
艰辛为革命 清廉勇担当——张太雷的奋进之路
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工
魏巍的一段难忘情谊
为辽沈战役胜利创造有利条件——辽沈战役四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