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英模事迹>>正文
艰辛为革命 清廉勇担当——张太雷的奋进之路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2024年8月30日
作者:张耀元
浏览次数:
2024-10-08 11:21:28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图①:张太雷烈士家书手迹。

图②:张太雷塑像。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天津大学敬业湖畔的北洋广场一侧,有一座地标性的塑像,以其深沉而坚毅的目光凝视着往来的学子。这正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张太雷的塑像,2009年,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历史告诉我们,张太雷的一生是为革命艰苦卓绝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也是崇高而伟大的一生。

    在艰辛的奋斗中成长

    张太雷,1898年出生于江苏常州,从小家中清贫,8岁的时候,父亲就因病去世了。他的母亲靠着给人揽些针线活获取微薄收入,独自一人把张太雷和他的姐姐抚养长大。1906年秋天,张太雷考入西郊两等小学堂,插班就读二年级。当时学费每月仅0.3银元,但这微薄的学费他的母亲也无法负担,幸好有亲友资助,张太雷才得以入学。张太雷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在学堂里他刻苦读书,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

    1915年12月,张太雷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大学法科预备班。元旦过后,张太雷辗转北上,来到天津。此时的天津正值隆冬,城郊也是冰天雪地,大运河里的水都结成了厚厚的冰。路边的车夫叫喊着:“坐排子(冰橇车)”。这样可以到达北洋大学,不过要付车费,张太雷摸了摸口袋,最终还是选择了步行。他裹紧长袍旧棉衣,顶着凛冽的寒风,在雪地里留下深深浅浅的脚印。

    入学后,张太雷积极参加校内的勤工俭学活动以锻炼自己并解决生活问题。1918年,时任北洋大学法科主任的福克斯创办了《华北明星报》,张太雷在该报的编辑部进行有偿劳动,主要从事翻译、编辑、采访等工作,将整理修改后的翻译信息交给资深编辑。通过勤工俭学他自行解决了学费和生活问题,有时还能够补贴家用。张太雷也通过《华北明星报》这个平台,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及时掌握并获取各种信息。在参加报社组织的活动中,他结识了一位俄国共产党秘密党员鲍立维,并担任鲍立维的英文翻译,在这个过程中,他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方面的文献。这为他后来加入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奠定了一定基础。

    富贵“是一种害人的东西”

    1920年,张太雷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初,作为中国共产主义组织的代表,远赴莫斯科任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中国科书记。临行前,张太雷给妻子写了一封家书。他在家书中对当时官员贪腐现象予以揭露和谴责。他认为富贵不一定是好事,它“是一种害人的东西”,尤其是做了官发了财,还可能会使人道德沦丧。对此他强调,“惟有求得高深的学问,既可以自己独立谋生,不要依靠他人,这样就用不着恐惧失去饭碗,心境自然也就安定。”

    在这封长达2000多字的家书中,张太雷明确表达了此行的真正目的以及个人崇高的理想。他坚定地表明自己的不二选择,就是放弃做官发财之路,做一个高尚的人,“谋将来永远幸福”,充分展现出一个年轻的共产主义者廉洁修身、一心为民的可亲形象。这封家书给张太雷的家人以极大的鼓舞,他的女儿张西蕾曾深情地回忆说:“这封信我在青少年时期读过多遍,对我的成长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1921年2月,俄罗斯的远东奇冷无比。张太雷化装成商人,穿越边界,历经重重难关,终于到达远东书记处,在此他作为党早期组织第一个红色外交使者,建立起了党早期组织与共产国际之间的直接联系。然而此时初到俄罗斯的张太雷也面临着生活上严峻的考验,他每月仅可以分配到数额有限的黑面包,吃起来一股泥草味,薪酬也十分微薄。每个夜晚,张太雷都伴随着炉火的嘶嘶声,起草文件和报告,在摊开各种文件和书籍的床上睡去又醒来。

    物质的匮乏和环境的艰苦也磨砺着张太雷的革命意志,他深知,当下虽然艰苦,但这是革命工作,是难得的锻炼机会,对中国革命也将大有裨益。张太雷在俄罗斯参加了共产国际三大的开幕式,并作为中国代表发言,在青年共产国际二大上宣读了由他起草的长篇报告,成功当选为青年共产国际执委会委员,成为中国青年团代表担任此职务的第一人。

    决不能辜负党组织的殷切期望

    1921年8月,张太雷回国,负责青年团的恢复和整顿工作。在他的带领下,团的事业开创了新的局面。

    当时临时团中央办公处的工作陈设仅有两张小桌、几张竹椅、一个小书架、一张铺着草席的木床。这也是张太雷回国后的工作环境。青年共产国际代表达林来华后见此情景,大为诧异,询问道:“这里是中国临时团中央办公处?”而张太雷却以苦为荣,点头称是。这样的困难局面和环境塑造了张太雷的坚毅品格,他心知自己肩负着重任,决不能辜负同志们的殷切期望。

    1924年,江浙战火逼近上海,张太雷一家挤在石库门房屋底层的厢房中,屋内只能放下一张大床和简单的生活用具,晚上再临时打个铺,简直无法下脚了。当时这幢房子没有电灯,天色暗下来,只能点起煤油灯。但生活的局促和艰苦不仅没有使张太雷停下革命的步伐,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他在上海大学的讲台上,传播着列宁的思想,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当前的社会现实。他组织并引领广大青年投入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使社会主义青年团逐渐成为全国青年的坚强力量。

    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1927年广州“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南京政府发布通缉名单,张太雷位列其中。但这份充满血腥的通缉名单并未使张太雷的革命意志减弱分毫,他依然往返于香港与广州之间,不分昼夜地开会讨论,听取汇报,分析情况,研究下一步革命工作。为躲避敌人的搜查,张太雷在骄阳下奔波,在暴雨中穿行,人也晒黑了,脸也消瘦了,但仍不知疲倦地为党工作,他号召大家擦干身上的血迹,勇敢地站起来,继续投入战斗。

    由于起义消息泄露,张太雷等人召开省委紧急会议,决定提前进行广州起义。12月11日,广州起义爆发。当天,广州工农民主政府宣告成立,张太雷任代理政府主席,国民党在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下,调集3个师的力量展开猛烈进攻,张太雷不顾个人安危亲赴前线指挥战斗。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成仿吾:将一生献给党的干部教育事业
·下一篇:无
·韩诗怡:震碎旧世界之惊雷——张太雷(组图)
·特稿:震碎旧世界之惊雷——张太雷(组图)
·张太雷:“寻我们将来永远的幸福”
·王均伟:张太雷:震碎旧世界的惊雷(图)
·特稿:张太雷:震碎旧世界的惊雷(图)
·崔景明:回忆张西蕾生平及承传父亲张太雷遗志(组图)
·名人研究|张太雷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图)
·张太雷:选择了共产主义,用一生去践行(图)
·特稿:老将军、革命后代一行参观常州张太雷、瞿秋白故居和纪念馆(组图)
·陈胜、布铁威:老将军、革命后代一行参观常州张太雷、瞿秋白故居和纪念馆(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中红网-靳建疆: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正确方向
艰辛为革命 清廉勇担当——张太雷的奋进之路
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工
魏巍的一段难忘情谊
为辽沈战役胜利创造有利条件——辽沈战役四
一个黑色公文包,见证湖南和平解放(图)
一个黑色公文包,见证湖南和平解放
礼赞新时代 不忘先辈恩——邯郸市延安精神研
红色头条:习言道: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
远航:祖国,我想对您说……——晋察冀纪念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