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帮珍老人向记者们讲述红军的故事
“红军纪律要严明,行动听指挥……”一首旋律质朴的红军歌,在82岁的张帮珍老奶奶口中唱出,让听者仿佛看到了硝烟中英勇奋战、与百姓鱼水情深的红军形象。
5月6日下午,“接力长征”联合采访团的记者在习水县土城镇长征卫生院一间小屋里,找到了这位会唱红军歌的老奶奶。1935年1月24日,红军准备第一次渡过赤水时,曾在这里驻扎五天。当时张奶奶12岁,红军歌就是从红军战士口中学来的。也许是年纪有些大了,现在张奶奶已经无法回忆起全部歌词,但是当年红军在土城的一些人和事,还是十分清晰地印在她的脑海中。
“文明,红军在我家的时候真是文明。”回忆当年,张奶奶会不时提到“文明”两字。1935年1月24日,还是个小姑娘的她发现家门口的老街上,突然来了很多穿军装的人,不过和以前的黔军不同,这些兵军纪严明、队伍整齐地驻扎在老街上,一些乡亲们还点燃鞭炮去欢迎。土城当地人说,当时红军有近三万人驻扎在土城镇的老街上,每户人家都会住上几名红军。现在,这条长2公里多的老街已经更名为“长征街”。
张奶奶家就住了一个班的12名红军战士。“我们家有三张床,本来我们挤挤想给红军让张床,结果他们再三拒绝,在地上搭地铺。那时还是刚开春,天气冷。我母亲把家里的棉被拿给红军,他们还是不要。”
红军进入土城后,开始打土豪分田地,还打开了镇上最大的盐仓,开仓放盐。“要知道,这盐在贵州山区,比粮食还要贵重。”张奶奶说。因为家里住了红军,张奶奶一家四口还经常吃红军饭。有时候红军战士用了她家的东西,还会给银元。张奶奶记忆中,红军战士给乡亲们演过话剧,还教村民唱歌。
当年红军在准备一渡赤水时,由当地船帮出面,向群众收集船只和门板。很多乡亲自愿把家里的门板拿给红军,还有20多只船,用来搭建过江的浮桥。张奶奶的哥哥还曾经为红军渡赤水带过路,张奶奶说:“红军第一次曾经把浮桥搭在了赖子崖,但是那里的水太急了,没有成功,最后在乡亲们的帮助下,把浮桥搭在了观音崖,在那里顺利渡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