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代我向壶关的父老乡亲问好,那是我的第二故乡。我的前妻景萍烈士就牺牲在壶关店上村,失散的女儿一直没有下落……”
这是十年前我的外公郝英民到千里之外的安徽合肥市寻访92岁高龄的老八路张景翰时的一番话语。他多次把这个“寻亲”背后的故事讲给我听。
那是 抗日烽火岁月,出生于晋南安邑县、年仅22岁的共产党员景萍,与同为抗大校友、战友,时任壶关县武委会主任的老八路张景翰有缘相亲相爱成婚,景萍调冀南银行壶(关)长(治)行局任审计股长,俩人为抗日救亡四处奔波,聚少离多。景萍生女儿未满百日就寄养农家回到银行忙乎,张景翰连孩子的面都没看过一眼,寄养那个山村更是不得而知……
那是1944年腊月的一个夜晚,壶关、陵川、荫城三股日伪军偷袭壶长行局所在地店上村。当时驻守在行局的有局长牛德清、审计股长景萍、干事阎天佑等十多位同志。年仅22岁的景萍为保护国库资金,掩护其它同志突围,英勇地倒在了血泊中。当张晕翰得知这一悲壮的消息赶到店上村时,村里乡亲己将景萍烈士入殓装棺。生死离别的思念之情一直隐隐深藏于怀。
历经南北战,生死考验的老八路张景翰,多少个寒寒暑暑、日日夜夜里,最令他牵挂惦念的是昔日心心相印的恩爱妻子和遗失的女儿下落不明。1945年中秋,伴随着上党战役的枪炮声,壶关山城获得解放。老八路张景翰奉命调往石家庄市任武工队政委。离开壶关时曾委托全国民兵英雄徐顺孩、张小保代为寻找,新中国成立后景萍烈士的几个弟妹及遗孤的后人也曾寻找过,终因线索对接中断,三代寻亲,未能如愿。
出于对革命英烈和老八路的敬仰之情,我外公返回家乡后,便向所在的长治市革命文物收藏协会、长江支队研究会汇报,并一同踏上寻亲之路,跑遍了壶关的店上、石坡、大井、郭家驼及平顺境内的东寺头、白家沟等20多个村庄,寻访老党员、老抗属百余人,查寻壶关民政局、档案馆、《冀南银行九年》等史料,大海捞针,终在当年朱德总司令与国民党高参王保贞议定“大井划界”的郭家驼村寻找到失散67载的英烈女儿崔富英。据崔富英和乡邻讲述认证,一位八路军女干部将还在襁褓中的女儿悄悄寄养在贾进保家,因贾家儿女多,家口大,相邻崔富生的母亲出于对革命后代的怜爱之情,就把孩子抱养起来,起名叫崔富英。小时候乡邻老人机传言,牺牲在20华里外的店上村的烈士中就有她的妈妈。寻亲成为她一生一世难以磨灭的追求,能在母亲坟头喊一声娘,在父亲跟前叫一声爹该多好啊!崔富英长大后总以自已是烈士后代自豪,18岁时就被村里党组织吸收入党,担任村妇女主任20余载里多次评为县乡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出席过壶关县党代会,留存的老照片见证了他无愧烈士后代的人生征程。
真是无巧不成书,有缘梦成真。当我的外公牵针引线,把这久久期盼父女骨肉相认的“密码”通报传递时,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笑容,而大山里失散大半生的女儿更是热泪盈眶,激动万分。此时此刻,那情那景,千书万卷又何以容纳这情重山轻、义高天低的浓浓|亲情。
壶关县烈士陵园和店上村烈士纪念碑都镌刻着烈士景萍的简介,每年清明节店上村支村两委都组织党员村民和青少年学生祭奠缅怀先烈,把“寻亲”背后的故事传播,并将景萍烈士遗骸送到黄沙岭烈士陵园安葬……
建党百年辉煌史,正是这一位位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的。这段充满爱情、亲情的“寻亲”故事,难道不值得一代又一代传颂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