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2日,我像往常一样穿好正装、挂好扩音器准备上午的讲解工作。大厅里游人如织,进进出出的游客在这里瞻仰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当我走进大厅准备接待时,一位头戴草帽、手持拐杖的老爷爷弯着腰走到我面前,轻轻地碰我一下,说些不太清楚的话。以前经常碰到这种情况,我想他肯定是参观找不到入口的游客,便指着入口处说,这边走上二楼继续参观,老爷爷顺着我指的方向慢慢走去。刚好,提前预约的游客此时已集合在大厅,一场平常的接待就开始了。
一个小时后,讲解结束回到办公室。我刚坐下,那位老爷爷又来到了办公室,见到我又开始自言自语不知所云。我问:“老爷爷,您有什么事?”他说了一大段话,我只听出几个关键词,“耳朵不太好”、“黄先彬”、“烈士”。接着,他从袄子的口袋里掏出用红布细心包裹的一摞证件,小心翼翼地拿出其中一份慢慢展开摆在我面前。这是一份革命烈士证明书,1984年民政部颁发,折痕处有很多缺口,虽然很破旧但字迹依然清晰。经过半个多小时了解,我才明白老人家过来的缘由。
老人家姓吴,本姓黄,今年年过八旬,口齿不太清楚,父亲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走出的红四军十一师二十九团机枪连连长黄先彬(副连长是开国上将洪学智),1931年参加革命,1932年在苏家埠作战中牺牲,年仅20岁。其母亲余氏迫于国民党的残害怀着七个月大的孩子改嫁至斑竹园吴姓家里,老人后来才得知这一真相。最近,他常常梦到死去的父亲,虽然与八十多年前的年轻父亲从未见过一面,但是,老人对父亲的感情却越来越浓烈,可能年纪愈大对身体流淌的血液愈加敬畏,拨开云雾遇见真相,缅怀先烈认祖归宗。老人说,他不是来要烈士子女待遇的,现在党的政策好,每年也能拿到一千多块钱的补助,生活能过的下去,只想过来看看,回去好给父亲立一块碑,给自己留个念想,也为子孙后代每年都能有地方祭奠。
正午时分,在我们的陪同下,老人再次来到金寨县烈士厅,全程倔强地不让搀扶,自己颤颤巍巍地走到烈士墙边,在我们的指引下找到了自己父亲的名字。黑墙白字显得格外肃穆,看着满墙的名字,老人很悲恸,失声痛哭,昏黄的眼睛里噙满了泪水,布满老茧的双手抚摸着黄先斌的名字,嘴里不停地叫着老父亲,仿佛像是走失的孩子找到了家人,终于安心了,委屈的泪水止不住往下流。我们不知该用什么言语安慰,只能立在一旁默默看着。我想几十年的感情就在此刻得到了释放,魂牵梦萦的亲人近在眼前却又阴阳两隔,此时,唯有眼泪是最深切的思念。
亲情是世上最伟大的感情,也是最奇妙的感情。革命战争年代,金寨县奉献了十万英雄儿女,百分之九十以上为国捐躯,多少妻离子散,多少骨肉分离,多少生死两隔,我们已无从知晓,但恍若隔世的一幕幕仍在这里不断上演,老人的行为不仅是对亲情的眷念更是对革命烈士的敬重。
岁月无语,就如那朵白云,轻轻地在湛蓝的天空飘过,只留下一抹淡淡的白色印记随风飘散。历史的长河中,无数英雄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点点滴滴犹如散落在大别山上的沙石,我们悄悄走过,慎重地看着这些无价的财富,时而拾起一两颗触碰心扉的沙粒,坚定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