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七年六月十五日)
在杭州听了一些评弹,做了一点调查,有点数了。想了一想,有几点意见,开个座谈会吧,就把你们找来了。
评弹要像个评弹的样子。可以有所改进,但不要像张春桥那样的“大改革”。各种东西都可以改进,评弹也可以改进,但不能改掉评弹的特色。
我的心是很平的,要求不高,只希望评弹能像评弹。一九七三年,周总理问过我,评弹听过没有?我说,没有。他当时是听过了,就是没有讲意见。一九七五年我到了上海,不敢找你们。看见马天水,打打官话,今天天气哈哈哈。在收音机里听到评弹,已改得不成其为评弹了,很扫兴。我是听“戤壁书”(1)出身,听《英烈》(阴立)的,小时在家乡章练塘(2)。
我那时到上海,不好来找你们。看到报上李太成(3)出来了,知道你们也能够出来。赵开生(4)对我说,还有很多问题。我说,李太成出来才三四个月嘛,要慢慢来。打倒“四人帮”八个月来,评弹回到了自弹自唱,基本上像评弹了,是有了进步的,虽然有缺点,这样也就很好了。这些成绩要巩固,评弹要像评弹。
要说新书。你们学习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吧。文艺是意识形态的东西,要为经济基础服务,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传统书目里也有可以利用的东西,但是现在要说新书,这是时代的需要。艺人对传统的东西是舍不得放掉的,要对他们讲明道理。以后,老书也可以说,不排除可以利用的东西。《四库全书》你们看见过没有?可以去看一看,浙江就有一部。一九二三年我在商务印书馆工作时,曾去看过一次。这次来又去看了一看,已经五十四年了。过去我曾经提出,要找一些老人对那些古书进行圈点。中国的古书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好难看懂。如果圈点,就容易看懂了。所以我提出要赶快做,如果那些老人都死了,就难办了。我们从地底下发掘出来的几千年前的东西还要拿到外国去展览,博物馆还要开放,为什么到一定时期不可以把一些没有问题的、能起作用的传统书目拿出来演一演呢?不是全部,而是一部分,“古为今用”嘛。
政策方面的问题,比如下放问题、工资问题,我都绕开了。今天我不打算谈这些具体问题。这些问题很难,牵一发要动全身,但迟早都会解决、改进的。上工不上工,做好做坏,都一样,我不赞成。应该按劳取酬。但是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差别不能太大。评弹艺人是革命工作者,眼界要放得远一点。不要老是只看到眼前的工资问题、转业问题,要为社会主义做出贡献。
关于书场的问题。要城镇书场加农村书场。公社还是在镇上,要到农村去演。艺人能否适应?农民能否出钱?钱要收一点,但不能多收。生活上不要担忧。农民听到了书是高兴的,他们会炒鸡蛋给你们吃的。现在书场太少,要多开一点。书场要改善经营管理,关心艺人的吃、住问题。
过去我给你们说,江浙评弹听众可能有一千多万。现在江浙一带农村人口更多了,去演出非常必要。所以我提出,演出要城镇加农村。在农村,要参加一点劳动,深入生活也可以。不过农民也会体谅你们的,他们看你们演出了,你们多演几场,就不会要你们多劳动的。评弹比戏剧容易下乡,去农村说书要作为一个方向。
我的意见是:一要保持评弹特色,评弹要像评弹;二是说新书;三是城镇书场加农村书场。这三点是主要的。
现在书目太少。要书目公开,好的书目拿出来大家都可以说。解放后搞的新书,整理后能演的,继续演出。
组织若干创作小组,分好工。开始先搞一回书,逐步变成中篇、长篇。
一两个人力量不够,可以集体来搞,有老、中、青,再加顾问,退休的也可以参加。
书目要逐步丰富、加工。开始粗一点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