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问题即收与支的问题,也是生财与理财之道。根据这一指示,东北财政委员会把财政工作定位在发展生产、增进贸易、保障供给上面,积极扩大财政的保障供给和调节经济的作用。1948年11月,东北全境解放,财政工作在促进经济发展和支援战争的同时,进一步起到了调整所有制结构、维护经济协调稳定发展的作用,财政功能也由单纯的财政供给走向了有计划的建设和财政调节。从1945年起,东北银行逐年发行了东北币,统一了币种,对稳定物价、保证人民生活、促进生产起到重要作用。1947年,为解决农民生产资金困难问题,东北解放区发放大量农业贷款,帮助农民生产致富,从而奠定了东北解放区的繁荣基础。当年,财经委员会为平抑物价,规定了定期存款利息,吸收了游资,并在1948年确定了“通货过多,物价上涨,则利息提高,吸收存款,收回贷款;通货不足,物价下跌,则利息降低,减少存款,增加贷款”的金融货币政策。这些政策已具有了宏观调控的基本特征,为稳定当时的社会经济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三、以外贸带动生产,按商品经济规律促进外贸升级
1948年6月14日,陈云在东北局常委会议上指出:“我们目前能出口的基本上是粮食,不仅要出口余粮,而且要勒紧肚子,尽可能多出一些。要用粮食换回军需、民用和工业用的物资,其中军需占大头。”当时与朝鲜的贸易,主要通过东北局驻朝鲜办事处(对外公开称“利民公司”)进行。一方面借朝鲜做走廊沟通南北满,与国内其它根据地进行物资交流;另一方面,向朝鲜采购作战物资,开展对外贸易。与苏联的贸易,主要通过秋林公司和中苏合办之中长铁路开展。1946年10月,在处理苏联打算同东北解放区合作开办林业公司问题时,陈云提出了股份合资经营的思想,他说:“可采取两种办法,一种是公司的投资我们占多数,他们占少数;一种是公司由我们办,他们只负责投资。”
总体上说,东北解放区“初期的贸易,是本着有利双方、互通有无,共同发展、解决急需、巩固与建设东北解放区的精神进行的。”通过三年的对外贸易,解放区不仅贸易额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全年贸易额由1947年的2304万美元增加到1949年的8345万美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东北解放区的财政收入,积累了外贸工作的经验,培养了一批外贸工作的干部,为建国后大规模开展对外贸易,奠定了初步基础。
四、把群众的利益和需求作为经济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陈云要求财经工作要坚持从群众的利益和需求出发,努力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他反复强调,革命的目的就是“为了劳动者人人有吃有穿,而且要吃的较好,穿的较好”。
在发动群众建立东北根据地的工作中,陈云坚持把发动群众与改善群众生活结合起来,认为发动群众必须从维护群众的利益出发,只有“改善群众的生活才能发动群众”。正是由于满足了群众的利益与需求,才使发动群众的工作顺利展开,赢得了党在东北根据地坚实的群众基础。
1947年初,东北解放战争即将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部队需求的物资急剧加大。陈云在全力以赴做好部队后勤保障工作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到群众的负担能力。为了不增加群众负担,陈云于1947年2月提出机关和部队都要“将战争和生产有机结合”,开展生产节约运动。在陈云的积极倡导下,各机关、部队开展了生产节约运动,实现了粮食、蔬菜、烟草等的部分自给或完全自给,收到了减轻群众负担、保障群众利益的积极效果。
在陈云领导东北经济的工作中,坚持把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具体体现在他的一系列决策和实践中。战争年代是这样,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仍然如此。他在国家发展经济的大政方针上,提出了第一要吃饭,第二要建设。《陈云文选》中有相当一部分篇幅是专门论
|